[发明专利]一种硅碳质引流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610449594.3 | 申请日: | 2016-06-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903918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2 |
| 发明(设计)人: | 慕永军;慕润青;闫橦楷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东升冶金新材料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2D11/08 | 分类号: | B22D11/08;B22D41/46 |
| 代理公司: | 郑州中原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41109 | 代理人: | 霍彦伟 |
| 地址: | 45237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硅碳质 引流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冶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硅碳质引流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钢包引流剂是一种耐高温、热稳定性能好、耐腐蚀性极强的耐火材料,用于浇钢过程中填充钢包上水口内,防止钢包受钢后,钢液进入上水口中,在开浇时引流剂能自动下落,而后钢液随之从水口流入中间包内,是保证连铸生产顺行所必须的一种耐火材料。
目前国内外钢厂所用的引流剂主要是以硅质、铬质、锆质等三大类,经过长期使用和用户意见反馈,存在着以下问题:硅质耐火度较低,膨胀系数较大,自开率较低;铬质随能提高耐火度,但该材质传热系数较高,易在水口中出现过度烧结现象,且污染钢液严重,对精品钢的质量存在不利;锆质引流剂虽能解决以上问题,但成本较高,不能适应目前钢铁企业节能降本之需。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的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了一种硅碳质引流剂及其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生产出的引流剂能够提高自开率,能够保证精品钢的钢液纯净度,并且能够降低成本。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硅碳质引流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粒度为0.3-0.6mm的石英砂 60-80份,粒度325目并且通过率为97%的磷片石墨粉1-10份,粒度为0.3-0.6mm的碳化硅 10-28份,粘合剂1-5份。
所述的石英砂中SiO2的重量百分数大于等于98%,石英砂中Fe2O3的重量百分比小于0.3%。
所述的碳化硅中碳化硅的重量百分数大于90%。
所述的磷片石墨粉中的固定碳的重量百分数大于90%。
其有效成分的质量百分数为:SiO2 65-80%,SiC 8-28%,C 2.5-8%,其余为微量元素。所述的微量元素为氧化铁、氧化钙和氧化镁。
一种根据所述的硅碳质引流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石英砂和碳化硅按配加入到搅拌机内搅拌2-10分钟,混均;(2)将液态的粘合剂喷淋加入搅拌机内,搅拌2-10分钟,使前两种粒状物料表面充分湿润;(3)将磷片石墨粉加入搅拌机内,搅拌5-15分钟,使其充分覆膜在粒状物料表面后,烘干;(4)烘干温度小于等于500℃,烘干至产品中水分含量小于等于0.1%(w/w)后,将产品进行计量包装入库。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所制备的硅碳质引流剂所用的各种原料,均对环境钢液无污染,在钢液冶炼过程中不会引入杂质,保证了精品钢的钢液纯净度,满足了市场精品的使用和清洁生产的要求。采用本发明制备的引流剂在高温下性能稳定,流动性好,导热系数低,抗渗透性好,提高了钢包的自开率。在不降低产品性能的前提下,低价材料代替高档材料,降低了成本。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硅碳质引流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粒度为0.3-0.6mm的石英砂 60-80份,粒度325目并且通过率为97%的磷片石墨粉1-10份,粒度为0.3-0.6mm的碳化硅 10-28份,粘合剂1-5份。
所述的石英砂中SiO2的重量百分数大于等于98%,石英砂中Fe2O3的重量百分比小于0.3%。
所述的碳化硅中碳化硅的重量百分数大于90%。
所述的磷片石墨粉中的固定碳的重量百分数大于90%。
其有效成分的质量百分数为:SiO2 65-80%,SiC 8-28%,C 2.5-8%,其余为微量元素。所述的微量元素为氧化铁、氧化钙和氧化镁。
本发明由所述的原材料所制备的引流剂,对钢液无污染,自开率可达99%以上,因此适应目前精品钢种的使用需求。原料中的石英砂,由高品位石英经过破碎、磨、筛加工,具有硅含量高、圆角系数大、耐火度高、粒度选用适中、膨胀系数小、传热系数低、高温流动性好等优点,且选用0.3-0.6mm的粒度组成,可有效阻止钢液的渗透,减少引流剂的烧结层厚度。碳化硅耐火度高、抗烧结能力强、高温性能稳定,附带Fe2O3、Al2O3、MgO等有害元素低,以此代替传统铬矿砂可减少对钢液的污染。再经合理材质搭配及特殊工艺制备,可达到铬矿砂的使用效果,且可降低产品生产成本,磷片石墨具有熔点高,绝热效果好,即可阻止钢液向引流剂的传热,又能提高产品的流动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东升冶金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郑州东升冶金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44959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老爷车的简洁式顶棚结构
- 下一篇:一种多用途自行车水杯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