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有机改性粉煤灰驱油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610369409.X | 申请日: | 2016-05-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4656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7 |
| 发明(设计)人: | 季岩峰;曹绪龙;杨勇;郭兰磊;祝仰文;王红艳;窦立霞;孙业恒;闵令元;庞雪君;李彬;潘斌林;郭淑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C09K8/588 | 分类号: | C09K8/588;C09K8/584 |
| 代理公司: | 济南日新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24 | 代理人: | 刘亚宁 |
| 地址: | 257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有机 改性 粉煤 灰驱油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有机改性粉煤灰驱油剂,是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得到的:(1)使用球磨机将粉煤灰粉碎,乙醇‑水混合溶液洗涤,抽滤,烘干,粉碎造粒;(2)取粉煤灰以及氨基硅烷偶联剂,和顺烯烃二酸酐,加入到二甲基甲酰胺中,反应后烘干造粒,得初步改性粉煤灰;(3)将丙烯酰胺、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和初步改性粉煤灰混合加入到水中,投入复合引发剂;反应后,烘干造粒,得表面有机改性粉煤灰;(4)将碱或/和表面活性剂,以及表面有机改性粉煤灰混合加入到水中,搅拌即得。本发明的有机改性粉煤灰驱油剂在高温、高盐油藏条件下具有很好的粘度,具有较高的驱油性能。本发明在提高采收率的同时,解决了工业废渣粉煤灰的污染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有机改性粉煤灰驱油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油田提高原油采收率用无机/有机复合功能材料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在油田聚合物提高采收率方法中,使用的聚合物多为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因为HPAM具有较高增粘能力,可以增大体系的洗油效率。但是,随着我国油田开发的进一步发展,油藏条件越来越苛刻,高温、高盐油藏环境已成为油气田开发的常态。在这种条件下,HPAM会发生水解、卷曲,体系粘度明显降低,不能达到提高采收率的预期目的。而无机材料具有天然的耐温抗盐性能,将其引入驱油体系,可以提高体系的耐温抗盐特性。
现有技术中,应用在油田开发的无机材料有很多种,如纳米二氧化硅、水泥、玻璃颗粒等。如何在提高采收率的同时又解决工业无机废渣污染,成为无机材料优选条件之一。
粉煤灰作为燃煤电厂的主要污染源,严重影响人民日常生活和周边的自然环境。我国的粉煤灰的主要成分为SiO2、Al2O3和Fe2O3,且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2900~4000cm3/g),因此在水泥浆制备(水泥,2006,04)、无机吸附剂(中南大学学报,2011,07)以及油田堵剂(精细与专用化学品,2014,09)等工业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但尚未见到有将粉煤灰作为驱油剂进行应用的报道。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有机改性粉煤灰驱油剂,其具有良好的耐温、抗盐及弹性性能,增粘性能好,在实际高温、高盐油藏环境下,能够实现提高采收率的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了该有机改性粉煤灰驱油剂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有机改性粉煤灰驱油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下述描述中,重量份与体积份的单位相对应,即:当重量份的单位为“g”时,体积份的单位为“ml”,当重量份的单位为“kg”时,体积份的单位为“L”):
(1)在70~120℃条件下,使用球磨机将粉煤灰粉碎,然后用乙醇-水混合溶液(乙醇与水的体积比为1:3)洗涤3~5次,抽滤,120~150℃条件下烘干,粉碎造粒(造粒后粒径中值200~1000nm;下同);
(2)取10~30重量份上述处理的粉煤灰,以及1~20体积份氨基硅烷偶联剂,和0.5~10重量份顺烯烃二酸酐,加入到20~50体积份二甲基甲酰胺中,40℃下反应4~5小时,用无水乙醇清洗,烘干造粒,得初步改性粉煤灰;
(3)将10~40重量份丙烯酰胺、1~5重量份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和10~20重量份上述步骤(2)所得初步改性粉煤灰混合加入到100~200体积份水中,在10℃条件下,氮气充分除氧,投入0.1~2重量份复合引发剂,绝热反应3~5小时;反应后,乙醇洗涤,烘干造粒,得表面有机改性粉煤灰;
(4)将3~15重量份碱或/和1~10重量份表面活性剂,以及10~20重量份上述步骤(3)所得表面有机改性粉煤灰混合加入到100~200体积份水中,室温条件下,搅拌4~6小时,即得有机改性粉煤灰驱油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36940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