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绕组异步电机直流起动发电系统的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258890.5 | 申请日: | 2016-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90658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6 |
发明(设计)人: | 卜飞飞;许海军;蔡瑶;黄文新;刘皓喆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P9/14 | 分类号: | H02P9/14;H02P9/30;H02P101/30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32200 | 代理人: | 熊玉玮 |
地址: | 21001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绕组 异步电机 直流 起动 发电 系统 控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绕组异步电机直流起动发电系统的控制方法,尤其是用于多电飞机供电的双绕组异步电机直流起动发电系统的控制方法,属于直流发电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多电/全电飞机与传统飞机相比,具有结构简单、重量轻、可靠性高和可维护性好等优点,近年来得到了飞速发展,并对飞机电源系统提出了大容量、高可靠性等新要求。为满足这些要求,多电发动机应运而生。所谓多电发动机,就是将航空发电机集成并安装于发动机的主汽轮机中,形成内置式的发电机。根据尺寸、转速和工作环境等不同因素,可选择将发电机集成在多电发动机的高压轴或低压轴。集成在高压轴上的发电机具有较小的尺寸和较高转速,因此具有起动功能,可作为内转式起动发电机;而集成在低压轴上的发电机具有较大的尺寸和较低的转速。
针对多电发动机集成发电机所构成的发电系统,目前变频交流发电系统和高压直流发电系统是两大发展趋势。随着多电/全电飞机技术的快速发展,飞机用电大增,这就要求飞机电源系统要扩大容量。然而飞机上的空间有限,因此高功率密度的发电系统成为了发展趋势。
1997年美国NASALewis研究中心的专家们根据他们多年研究成果指出对于未来飞机电源系统,笼型异步电机有可能作为航空发电机,值得全面深入研究。关于航空用异步电机高压直流发电系统,我国也较早地开展了相关研究工作。从1998年开始,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就一直对270V三相笼型异步高压直流发电系统进行研究,并研制出了18kW样机。这进一步表明笼型异步电机应用于飞机高压直流发电系统是可行的。而多相电机因其高功率密度及高可靠性,目前已在军用、民用多种场合得到了应用。特别是,与非正弦供电技术相结合,还可以降低磁密峰值使气隙磁密波形为准方波,从而充分利用电机铁芯,达到提高电机转矩密度和功率密度的目的。定子双绕组异步电机发电系统是近几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异步电机。从1999年美国田纳西理工大学的Ojo O.教授首次提出定子双绕组异步电机发电系统,国内外的学者纷纷开展了对定子双绕组异步电机的研究。
从现有的研究来看,多电飞机直流发电系统多是基于三相电机构建的,针对多电飞机直流发电系统的控制只针对电机励磁电流基波进行控制,使得电机无法进一步提高功率密度;并且无容错功能,在系统故障时无法实现容错运行。国内还没有涉及对多电飞机用多相双绕组异步电机直流发电系统进行研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背景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双绕组异步电机直流起动发电系统的控制方法,针对基于多相双绕组异步电机的直流发电系统,结合非正弦供电技术,进一步提高多电飞机供电系统中的功率密度,解决了如何提高多电飞机直流发电系统的功率密度和运行可靠性的技术问题,改善了传统三相电机控制过程中电机气隙磁密饱和造成的功率密度降低的缺陷以及三相电机自由度低而无法实现容错功能的缺陷。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双绕组异步电机直流起动发电系统的控制方法,
所述双绕组异步电机直流起动发电系统包括:集成在多电发动机高压轴上的第一多相双绕组异步电机单元、集成在多电发动机低压轴上的第二多相双绕组异步电机单元、具有两侧功率输出端的起动发电驱动单元、第一整流桥、第二整流桥、第一至第四断路器,所述第一多相双绕组异步电机单元的控制侧经第一断路器与起动发电驱动单元的一侧功率输出端连接,第一多相双绕组异步电机单元的功率侧经第二断路器与第一整流桥的交流侧连接,第一整流桥输出的直流电汇入直流电网,第二多相双绕组异步电机单元的控制侧经第三断路器与起动发电驱动单元的另一侧功率输出端连接,第二多相双绕组异步电机单元的功率侧经第四断路器与第二整流桥的交流侧连接,第二整流桥输出的直流电汇入直流电网,所述起动发电驱动单元的两侧功率输出端之间接有断路器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5889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光伏组件固定锁扣及固定节点
- 下一篇:一种采用光纤远程控制技术的电机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