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来水污泥高效处理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610216611.9 | 申请日: | 2016-04-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855068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5 |
| 发明(设计)人: | 陈林;沈云旌;郑强;张琼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普源分离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4B1/20 | 分类号: | B04B1/20;B04B11/02 |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长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4119 | 代理人: | 程笃庆,黄乐瑜 |
| 地址: | 2330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来水 污泥 高效 处理 装置 | ||
1.一种自来水污泥高效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转鼓(1)、螺旋推料筒(2)、第一电机、第二电机;
转鼓(1)水平设置,转鼓(1)一端设有进料口和出液口且另一端设有出料口,转鼓(1)内部设有从进料口一端向出料口一端延伸的容纳腔室;
螺旋推料筒(2)外周设有螺旋叶片,螺旋推料筒(2)内设有从一端向中部延伸的进料腔室,所述进料腔室包括预分离室、连接室、分配室,连接室位于预分离室远离开口一侧,分配室位于连接室远离预分离室一侧,分配室的侧壁设有布料孔,所述预分离室包括在从螺旋推料筒(2)的开口端向封闭端的方向上依次连接的多个子腔,每个子腔包括第一锥形区、第二锥形区,所述第一锥形子区位于所述第二锥形区远离分配室一侧,所述第一锥形区的内径从靠近第二锥形区一端向远离第二锥形区一端逐渐减小,所述第二锥形区的内径从靠近第一锥形区一端向远离第一锥形区一端逐渐减小;
螺旋推料筒(2)位于所述容纳腔室内且沿进料口向出料口方向设置,螺旋推料筒(2)的开口端朝向所述进料口且通过管路与所述进料口连通,螺旋推料筒(2)外壁与转鼓(1)内壁之间形成分离腔室,所述分离腔室通过所述布料孔与所述进料腔室连通,螺旋叶片与所述容纳腔室内壁间隙配合且在所述分离腔室内形成螺旋通道,所述螺旋通道与所述出液口连通;
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与转鼓(1)的转轴连接,第一电机用于驱动转鼓(1)围绕其转轴旋转,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与螺旋推料筒(2)的转轴连接,第二电机用于驱动螺旋推料筒(2)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来水污泥高效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分离室与所述连接室连接处内壁平滑过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来水污泥高效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转鼓(1)包括柱状部和锥状部,所述锥状部内径从靠近所述柱状部一端向远离所述柱状部一端逐渐减小,进料口和出液口位于所述柱状部远离所述锥状部一端,出料口位于所述锥状部远离所述柱状部一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来水污泥高效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螺旋推料筒(2)包括柱形段和锥形段,所述锥形段内径从靠近所述柱形段一端向远离所述柱形段一端逐渐减小,所述柱形段外周设有第一螺旋叶片(21),所述柱形段位于转鼓(1)柱状部内且第一螺旋叶片(21)与转鼓(1)柱状部内壁间隙配合,所述锥形段外周设有第二螺旋叶片(22),所述锥形段位于转鼓(1)锥状部内且第二螺旋叶片(22)与转鼓(1)锥状部内壁间隙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来水污泥高效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螺旋推料筒(2)与转鼓(1)同轴设置且螺旋推料筒(2)与转鼓(1)转向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来水污泥高效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转鼓(1)的转速大于螺旋推料筒(2)的转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普源分离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普源分离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16611.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无机房电梯的曳引机布置结构
- 下一篇:一种长时间免维护的空气净化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