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轨道车辆轴箱轴承综合性能与轴端接地装置磨损试验台在审
| 申请号: | 201610209303.3 | 申请日: | 2016-04-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843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20 |
| 发明(设计)人: | 苏建;张亨飏;陈学渊;许影;张益瑞;牛治慧;张兰;陈雷;张雪平;陈秋雨;朱丽叶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M13/04 | 分类号: | G01M13/04;G01N3/56 |
| 代理公司: | 长春吉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201 | 代理人: | 朱世林;刘程程 |
| 地址: | 130012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轨道 车辆 轴箱 轴承 综合 性能 端接 装置 磨损 试验台 | ||
本发明公开了轨道车辆轴箱轴承综合性能与轴端接地装置磨损试验台,由试验轴总成与轴承座总成装配体以及均固定在铸铁T形槽平台上的纵向稳定机构、横向激振加载机构、风机组、测试轴承弹簧升降机构和垂向激振加载机构组成,横向激振加载机构和轴承座横向传力架同轴连接,纵向稳定机构与陪试轴承轴承座总成上表面固定连接,风机组安装于所述测试轴承轴承座总成上方;垂向激振加载机构与陪试轴承轴承座总成底面连接;所述测试轴承弹簧升降机构的弹簧顶部与所述测试轴承轴承座总成底面接触连接。本发明能够同时对轴箱轴承的综合性能和轴端接地装置的磨损情况进行试验测试,有效地提高了试验效率、节省了试验资源。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轨道车辆测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轨道车辆轴箱轴承综合性能与轴端接地装置磨损试验台,适用于对高速轨道车辆轴箱轴承综合性能与轴端接地装置磨损情况进行测试。
背景技术
近几年,随着我国高铁事业的蓬勃发展,高速轨道列车各相关技术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其中,轴承作为轨道车辆重要的行走支撑部件,工作环境恶劣,负载力变化频繁,极易在高速行驶以及剧烈振动的情况下发生疲劳破坏,其状态的好坏直接影响列车运行安全。而接地装置作为动车组接地系统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高压电流引流的重要作用,有效预防电流通过动车组轴承而产生的电蚀。轴承的性能与接地装置的可靠性成为影响轨道车辆安全运行的重要因素,与其相关的试验测试技术也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
动车组轴箱轴承的常见故障现象有麻点、剥离、擦伤、电蚀等,当前,针对轴承性能分析的技术层出不穷,国内外轴承生产厂商都开发了轴承性能相关的试验台。但这些试验台仅停留在试验工况上,并不能真实反映轨道列车轴箱轴承的实际运行工况。因此,试验得出的轴承故障分析,与轴承实际使用情况还存在一定偏差。而轨道车辆轴端接地装置在运行中,会出现碳刷及摩擦盘磨损严重,影响碳刷的导电能力,同时摩擦产生的粉尘还会窜入轴箱中,造成轴承的异常磨损,严重的甚至导致断轴发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了现有技术存在的列车实际运行中的轴箱轴承性能和轴端接地装置磨损试验不可行的问题,提供了轨道车辆轴箱轴承综合性能与轴端接地装置磨损试验台。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轨道车辆轴箱轴承综合性能与轴端接地装置磨损试验台,由试验轴总成与轴承座总成装配体10以及均固定在铸铁T形槽平台1上的纵向稳定机构2,横向激振加载机构3、4,风机组5,测试轴承弹簧升降机构6、9和垂向激振加载机构7、8组成;
所述试验轴总成与轴承座总成装配体10的试验轴总成55中部安装有皮带轮77,试验轴总成55从中间向两端依次对称安装有陪试轴承轴承座总成54、56,测试轴承轴承座总成53、57和轴承座横向传力架52、58;
所述横向激振加载机构3、4通过横向传力管与球铰轴支座装配体26与所述轴承座横向传力架52、58同轴连接;
所述纵向稳定机构2通过纵向传力管与球铰轴支座装配体12、15与所述陪试轴承轴承座总成54、56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纵向稳定机构上安装的卧式电机通过皮带与皮带轮77传动连接;
所述风机组5通过风机支架30将风机31、32支撑安装于所述测试轴承轴承座总成53、57上方;
所述垂向激振加载机构7、8通过垂向激振连接拉杆球铰轴支座49与陪试轴承轴承座总成底面连接;
所述测试轴承弹簧升降机构6、9的弹簧37顶部与所述测试轴承轴承座总成53、57底面接触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纵向稳定机构2由纵向传力管固定座11、14、纵向传力管与球铰轴支座装配体12、15、18和卧式电机13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0930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