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气制动气室用夹布膜片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610177935.6 | 申请日: | 2016-03-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230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1 |
| 发明(设计)人: | 刘明辉;万耀胜;徐加勇;方荣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德特威勒密封技术(安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8L7/00 | 分类号: | C08L7/00;C08L91/06;C08K13/02;C08K3/22;C08K3/26;C08K3/04;B29B7/74;B29L7/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42099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动 气室用夹布 膜片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气制动气室用夹布膜片材料,以及该材料的制备方法,属于汽车 制动系统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载重量3吨以上的各种中、重型汽车制动系统上均安装有制动气室装置,为驾驶员 刹车时提供助力,橡胶夹布膜片是汽车制动部件中的核心零件,该类膜片一般采用橡胶与 纤维织物制成,起到传递压力作用,膜片对制动气室制动性能起决定性作用。不仅要承受较 高的气压,还必须具备长久的工作耐久能力,其性能直接关系到汽车行驶安全性。
气室膜片要求耐0.8MPa左右的高气压,保证100万次以上的使用寿命。在使用气室 膜片时,汽车在制动时产生0.8MPa左右的高气压,此气压推动气室夹布膜片进而向前推动 推杆,最后将推动力传给轮鼓中的刹车贴片而达到刹车的目的。现有技术中的该类国产膜 片未采用橡胶与夹布粘合技术,皮膜工作一段时间后就出现脱胶,甚至发生开裂的现象,严 重影响制动密封,并且该类膜片制备过程中大都采用普通的炭黑,产品耐久性及耐磨性较 差,产品寿命短。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具有高强度、高抗撕裂、低温柔韧性 好、加工安全性好以及与夹布之间具有优异粘结性的夹布膜片材料,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气制动气室用夹布膜片材料,该夹布膜片材料包括NR生胶、活性剂、流动助剂、抗 氧化剂、增塑剂、补强剂和硫化剂,其特征在于,上述组分按照以下重量份数:
NR生胶80份~120份
活性剂2份~7份
流动助剂1份~3份
抗氧化剂0份~1份
增塑剂5份~15份
补强剂60份~80份
硫化剂3份~6份
进行混合制备。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夹布膜片材料中各组分的重量份数依次为NR生胶 100份、活性剂5份、流动助剂2份、抗氧化剂0.5份、增塑剂8份、补强剂70份、硫化剂4份。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夹布膜片材料还包括防老剂、加工助剂和促进剂。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活性剂为氧化锌和/或氧化镁;所述流动助剂为石 蜡类流动助剂;所述抗氧化剂为硫代亚酰胺类抗氧剂;所述增塑剂为高纯度直链烃类增塑 剂;所述补强剂为炭黑FEF和/或无机填料碳酸钙;所述硫化剂为硫磺或过氧化物。
上述技术方案得到的夹布膜片材料不仅具有高强度、高抗撕裂、低温柔韧性好、加 工安全性好的特点,并且材料与夹布之间的粘结性也非常好,从而增强了制动密封性和灵 敏性,提高了夹布膜片产品的耐久性能及制动器的使用寿。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气制动气室用夹布膜片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 骤一,一次混炼;步骤二,二次混炼;
所述步骤一中,将重量份数为80份~120份的NR生胶、2份~7份的活性剂、1份~3份的 流动助剂、0份~1份的抗氧化剂、5份~15份的增塑剂和60份~80份的补强剂混合后放入密 炼设备中进行第一次混炼,然后排胶出片,得到一次混炼胶;
所述步骤二中,将重量份数为3份~6份的硫化剂与步骤一中得到的一次混炼胶混合后 放入密炼设备中进行第二次混炼,得到二次混炼胶,然后排胶出片、冷却后贮存,得到气制 动气室用夹布膜片材料。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步骤一中,一次混炼分三步进行:
(1)第一阶段投料,先向密炼设备中放入NR生胶;
(2)第二阶段投料,再向密炼设备中放入活性剂、流动助剂、抗氧化剂和一部分补强剂;
(3)第三阶段投料,最后向密炼设备中放入另一部分补强剂和增塑剂。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步骤一的第二阶段投料中,其中一部分补强剂为 无机填料碳酸钙;所述步骤一的第三阶段投料中,其中另一部分补强剂为炭黑FEF。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步骤一的第一阶段投料温度为58℃~62℃,第一 阶段投料完成后45s~51s进行第二阶段投料,第三阶段投料温度为103℃~107℃。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步骤一中一次混炼时间为240s~260s,一次混炼 后的排胶温度为127℃~133℃。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步骤二中二次混炼时间为100s~120s,二次混炼 温度为68℃~72℃,二次混炼后的排胶温度为103℃~10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德特威勒密封技术(安徽)有限公司,未经德特威勒密封技术(安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7793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