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低品位软锰矿对含汞烧结烟气干法脱硫脱汞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149557.0 | 申请日: | 2016-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886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2 |
发明(设计)人: | 吴复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D53/81 | 分类号: | B01D53/81;B01D53/50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创佳为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2 | 代理人: | 张梅 |
地址: | 550025 ***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品位 锰矿 烧结 烟气 脱硫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烧结烟气干法脱硫脱汞的方法,特别是一种用低品位软 锰矿对含汞烧结烟气干法脱硫脱汞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的SO2排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一,我国已经成为了世界第3大酸 雨区,每年因酸雨损失上千亿元,而烧结烟气中的SO2是造成酸雨的最主要 来源之一,同时,一些含汞烧结烟气更是对大气造成了严重污染。但是目前 国内外仍是以湿法烟气脱硫为主,湿法约占85%(以湿法脱硫技术为主要 国家如日本,湿法占98%;美国占92%;德国占90%。),普遍采用的是石 灰石-石膏法和钠碱法等,但该方法的投资和运行费用高,系统易结垢堵塞, 且脱硫副产品价格低,废渣应用价值不大,易造成二次污染,经济效益不明 显。随着各国对环保要求更加的严格,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研究不断的深 入,部分传统的湿法逐渐被新型的湿法、半干法和干法脱硫工艺所替代。而 烟气脱汞的方式主要有燃烧前脱汞、燃烧中脱汞和燃烧后脱汞三种。相比燃 烧前和燃烧中脱汞,燃烧后脱汞是一种有效可行的燃煤烟气脱汞途径。研究 者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汞的控制技术,主要有除尘设备脱汞技术、吸附剂脱 汞技术、催化氧化技术、湿法烟气脱硫(FGD)装置脱汞技术、溶液吸收法 脱汞技术以及其它一些脱汞技术。目前,还没有一项成熟的汞控制技术,最 接近广泛应用的技术是在烟气中喷入活性炭颗粒脱汞,在FF或者ESP 前喷入活性炭或者改性活性炭可以有效地控制烟气汞的排放,但由于活性炭 价格昂贵,在推广应用方面受到限制。由于湿法类吸附剂易被堵塞失活,吸 附剂的再生困难,造成成本增大,干法将更受青睐。
我国低品位软锰矿资源丰富,国内学者对于低品位软锰矿浆脱硫脱汞进 行了大量的研究,但低品位软锰矿浆脱硫脱汞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下 面几种情况,气液固三相反应十分复杂,脱硫率难以控制,低品位软锰矿浆 中杂质会与中间产物反应不利于脱硫,副产物连二硫酸锰(MnS2O6)分解会 产生SO2二次污染问题,同时,烧结烟气中的粉尘颗粒容易对低品位软锰矿 表面的空隙造成堵塞,降低了对汞的吸附效率。迄今为止,国内外鲜有对低 品位软锰矿干法烟气脱硫脱汞的相关公开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低品位软锰矿对含汞烧结烟气干法脱硫 脱汞的方法。本发明具有脱硫脱汞成本低、脱硫脱汞效率高、工艺简单、副 产物回收率高的特点。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用低品位软锰矿对含汞烧结烟气干法脱硫脱汞 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取低品位软锰矿,将低品位软锰矿放入反应器中;
(2)将烧结烟气先进行除尘处理,去除烧结烟气中的含硫含汞粉尘, 然后将除尘后的温度在100-200℃的烧结烟气以1-8L/min的流速通入反应 器中,使烧结烟气与低品位软锰矿接触,烧结烟气中的SO2与低品位软锰矿 发生反应,完成脱硫;同时,烧结烟气中剩余的汞被软锰矿吸附,完成脱汞;
(3)脱硫脱汞后的烧结烟气直接从反应器的排气口排出。
前述的用低品位软锰矿对含汞烧结烟气干法脱硫脱汞的方法,所述除尘 处理是将烧结烟气通入布袋除尘器或者静电除尘器中。
前述的用低品位软锰矿对含汞烧结烟气干法脱硫脱汞的方法,所述步骤 (1)中,低品位软锰矿使用时还需进行粉碎,得低品位软锰矿粉,低品位 软锰矿粉的粒径大小为60-180目。
前述的用低品位软锰矿对含汞烧结烟气干法脱硫脱汞的方法,所述低品 位软锰矿粉的粒径大小为140-160目。
前述的用低品位软锰矿对含汞烧结烟气干法脱硫脱汞的方法,所述步骤 (2)中,烧结烟气通入反应器内的流速为3-4L/min。
前述的用低品位软锰矿对含汞烧结烟气干法脱硫脱汞的方法,所述步骤 (2)中,烧结烟气的温度控制在110-130℃。
前述的用低品位软锰矿对含汞烧结烟气干法脱硫脱汞的方法,所述反应 器为固定床反应器或流化床反应器。
前述的用低品位软锰矿对含汞烧结烟气干法脱硫脱汞的方法,将所述步 骤(2)中的,SO2与低品位软锰矿反应得到的固体反应物放入常温水浸泡, 并过滤。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大学,未经贵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4955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