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缝纫机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31407.7 | 申请日: | 2016-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24940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09 |
发明(设计)人: | 龚柏慧;袁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
主分类号: | D05B83/00 | 分类号: | D05B83/00;D05B75/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立群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1291 | 代理人: | 毛立群 |
地址: | 20162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缝纫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纺织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缝纫机。
背景技术
缝纫机,又称为裁缝机或缝衣机,是一种与纺织用的机器,可以将纺织品或者其他材质的物品用线缝在一起。缝纫机大大提高了纺织和制衣产业的生产效率,目前,缝纫机仍然是纺织工业不可或缺的生产设备之一。
缝纫机在加工布匹等工件时,需要将布匹张紧之后进行加工,以防在工件褶皱的情况下进行加工,影响产品质量。在目前,较为通行的做法是利用人工张紧布匹,由此带来了一个巨大的问题:操作人员,特别是新手操作人员容易因将手伸入针头下方而扎伤手指,导致工伤。
在现有技术中,提出了一些针对此问题的解决办法:例如专利申请号为CN201210484759.2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缝纫机自动压布装置,其利用自动化设备压布实现张紧布匹的效果,防止操作人员手指扎伤。
然而,由于人工操作时的操作经验在缝纫机的工作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并直接决定了所获得的织物的缝纫效果,而且自动压布装置的成本较高,难以推广,因此采用该自动压布装置并不足以满足现有技术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缝纫机,该缝纫机能够防止在人工张紧布匹时缝纫针扎伤手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缝纫机,包括缝纫台和设于缝纫台上的缝纫针,缝纫针能够在高度方向上往复运动,执行缝纫工作。缝纫机还包括位于缝纫针一侧的阻拦板和连接阻拦板和缝纫台的支撑装置。阻拦板通过支撑装置设置于缝纫台上,且阻拦板能够沿缝纫台台面的径向运动,阻拦板与缝纫台之间还预留有用于通过待缝纫的织物的间隙。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利用了设置于缝纫针一侧的阻拦板对人手进行阻隔,防止人手进入缝纫针下方,从而防止在人工张紧布匹时缝纫针扎伤手指。并且,本发明的实施方式通过在阻拦板与缝纫台之间预留间隙的方式,使得阻拦板的存在不会造成对人工张紧和递送布匹时的阻隔。此外,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由于利用了设置于缝纫台上的支撑装置支撑阻拦板,还能够防止阻拦板翻倒,保障了缝纫工作的顺利进行。
其中,作为优选,支撑装置可以包括与缝纫台固定连接的旋转轴,旋转轴能够沿自身轴线旋转,阻拦板的一侧与旋转轴连接,阻拦板能够随旋转轴旋转。利用旋转轴可使得阻拦板的一侧能够根据需求旋转,增大了手部的活动范围,降低了阻拦板的阻隔效应。
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支撑装置还包括与缝纫台固定连接的固定轴,阻拦板未与旋转轴连接的一侧与固定轴通过拉簧连接。利用拉簧可以使得阻拦板在旋转后能够得以自行复位,从而无需为复位阻拦板而反复拨动阻拦板,减轻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另外,作为优选,支撑装置也可以包括与阻拦板相连接的至少两根平移轴、与平移轴相连接的限位组件以及间隔设置于缝纫台台面上方的第一固定板。其中,第一固定板上设有与平移轴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的第一通孔,平移轴穿过对应的第一通孔,并能够在第一通孔的直径范围内平移,限位组件用于防止平移轴脱离第一通孔。将平移轴设置于浮空的固定板上,可以防止限位组件阻拦缝纫机的送布,具有更好的可靠性。而利用限位组件可以保证平移轴始终位于该第一通孔内,防止阻拦板翻倒、落下。而能够通过平移轴在缝纫台的台面方向上运动的阻拦板相对于单纯的能够旋转的阻拦板而言,其运动方式更符合缝纫时操作人员的手部运动的需求,因此具有更好的实用性。
进一步地,作为优选,限位组件包括设于每个第一通孔上端的第一定位片、第一定位片的直径大于第一通孔的直径,平移轴与第一定位片连接。利用大于第一通孔直径的定位片对平移轴实现了限位,可以简单而低成本地实现防止阻拦板翻倒、落下的目的。
再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支撑装置还包括间隔设置于第一固定板上方的第二固定板,第二固定板上设有与第一通孔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的第二通孔。支撑装置还包括设于第二通孔任意一端的第二定位片,第二定位片的直径大于第二通孔的直径,平移轴穿过第二通孔并与第二定位片连接。间隔设置的双通孔和多组定位片能够稳定阻拦板的重心,进一步防止阻拦板翻倒。
更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支撑装置还包括设置于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之间的复位组件,复位组件用于将平移后的平移轴恢复至初始位置。利用复位组件可以使得阻拦板在平移后能够得以自行复位,从而无需为复位阻拦板而反复拨动阻拦板,减轻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再更进一步地,作为优选,复位组件包括至少3个弹簧,这些弹簧的一端都与平移轴的外侧壁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固定板相对固定,并且,这些弹簧环绕平移轴设置。利用环绕平移轴设置的多个弹簧实现了平移轴的复位,以此实现了阻拦板的复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未经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3140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