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导电纳米纤维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在审
| 申请号: | 201610107504.2 | 申请日: | 2016-02-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961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2 |
| 发明(设计)人: | 邱业君;张立文;王凯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
| 主分类号: | D01F8/10 | 分类号: | D01F8/10;D01F8/16;D01F6/94;D01F6/54;D01F6/56;D01F1/09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科吉华烽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48 | 代理人: | 韩英杰 |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导电 纳米 纤维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1.一种导电纳米纤维方法,其特征在于,导电纳米纤维的成分含有金属 和树脂基体,树脂基体包括树脂、固化剂和助剂,其中金属是银和铜中的 一种或两种或其合金;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导电纳米纤维,其具体制备 方法步骤包括:
(1)纺丝体系的配制:将含有银或/和铜的原料溶解或分散于溶剂 中,加入树脂基体,配得纺丝液,该液体中含银或/和铜的原料、树脂、固 化剂和助剂在纺丝液体系中的质量百分数分别为2-80%、1-60%、0-20%、 0-40%;
(2)静电纺丝过程:将步骤(1)中制备的纺丝液注入容器中,使用 高压电源,在2-100kV电压条件下进行纺丝,喷丝口与接收装置之间的距 离范围0.5-80cm;
(3)热处理过程:将步骤(2)中的得到的产品,在30-400℃条件下 处理0.001-500小时,得到导电纳米纤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纺丝电压 为8-20kV,步骤(3)中温度为80-170℃,处理时间为0.3-5小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树脂,可以是, 但不限于聚乙烯醇(PVA)、聚乙烯吡咯烷酮(PVP)、聚乙烯醇缩丁醛 (PVB)、聚乙二醇(PEG)、聚丙烯腈(PAN)、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PMMA)、聚偏氟乙烯(PVDF)、聚苯乙烯(PS)、环氧树脂、丙烯 酸树脂、聚酯、聚氨酯、硅树脂、硅丙树脂、氯醋树脂、酚醛树脂、烯丙 酯类树脂、碳酸烯丙酯、醇酸树脂、纤维素、丁氰橡胶、阿拉伯树胶、明 胶等其中的一种、二种或几种,优选环氧树脂、聚氨酯、PVB和PVP。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化剂,可以 是,但不限于胺类固化剂、酸酐类固化剂、多异氰酸酯类固化剂、三羟甲 基丙烷、4,4’-二胺基二苯甲烷、四异丙氧基钛、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氢 异丙苯、过氧化环己酮等其中的一种、二种或几种;所述的胺类固化剂, 可以是,但不限于乙烯基三胺、氨乙基哌嗪、异佛尔酮二胺、二氨基环己 烷、乙二胺、二乙烯三胺、三乙烯四胺、四乙烯五胺、二丙烯三胺、二甲 胺基丙胺、二乙胺基丙胺、三甲基六亚甲基二胺、二已基三胺、已二胺、 三甲基已二胺、二乙胺、间苯二胺、间苯二甲胺、二氨基二苯基甲烷、二 氨基二苯基砜、间氨基甲胺、联苯胺、氯邻苯二胺、双苄胺基醚等其中的 一种、二种或几种;所述的酸酐类固化剂,可以是,但不限于邻苯二甲酸 酐、四氢邻苯二甲酸酐、偏苯三甲酸酐甘油酯、聚壬二酸酐、聚癸二酸 酐、桐油酸酐、647酸酐、氯茵酸酐、四溴苯二甲酸酐、二苯醚四酸二 酐、环戊四酸二酐等其中的一种、二种或几种。所述的多异氰酸酯类固化 剂,可以是,但不限于甲苯二异氰酸醋(TDI)、4,4一二苯基甲烷二异氰 酸醋(MDI),异佛尔酮异氰酸酷(IPDI)、六次甲基二异氰酸醋 (HDI)、1,12一十二烷二异氰酸醋(C,ZDDI)、缩二脲多异氰酸酯等其 中的一种、二种或几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树脂为环氧树 脂、聚氨酯中的一种或者两种,所述的固化剂为三乙烯四胺、二乙氨基丙 胺、间苯二胺和缩二脲多异氰酸酯中的一种、二种或几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助剂,可以是, 但不限于流平剂、防沉剂、消泡剂等其中的一种、二种或几种;流平剂可 以是,但不限于异佛尔酮、二丙酮醇、聚二甲基硅氧烷、聚醚聚酯改性有 机硅氧烷、脲醛树脂、三聚氰胺甲醛树脂等其中的一种、二种或几种;防 沉剂可以是,但不限于有机膨润土、气相二氧化硅、改性氢化蓖麻油等其 中的一种、二种或几种;消泡剂可以是,但不限于乳化硅油、高碳醇脂肪 酸酯复合物、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季戊四醇醚、聚氧乙烯聚氧丙醇胺醚、聚 氧丙烯甘油醚、聚氧丙烯聚氧乙烯甘油醚、聚二甲基硅氧烷等其中的一 种、二种或几种,所述的助剂优选是防沉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07504.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