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大豆苷元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75795.1 | 申请日: | 2016-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4798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2 |
发明(设计)人: | 李笑梅;王金凤;杨春华;马慧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商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P17/06 | 分类号: | C12P17/06;C12N11/10;C12R1/0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76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大豆 制备 方法 | ||
大豆苷元的制备方法,涉及一种大豆苷元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是要解决现有转化方法大豆苷元的转化率,纯度低的问题。方法:一、原料热处理;二、发酵;三、耦合酶解发酵;四、纯化干燥,制得大豆苷元产品。本发明方法是集物理加热、酶解、微生物发酵于一体的复合技术,设备、工艺条件较简单,易于实现,适合工业化生产。而且酶利用率高,产生的废液污染小,易处理。本发明方法的大豆苷元转化率可达到60%~76.8%,制备的产品大豆苷元的纯度可达35%~47.3%。本发明用于制备大豆苷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豆苷元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大豆异黄酮(Soybean Isoflavones,SIF)是大豆中具有重要生理活性的多酚类黄酮化合物,母体结构如下:
大豆异黄酮在天然大豆中的主要存在方式是以3-苯并吡喃为母核,并结合了糖基的糖苷,种类共12种。
大豆素(Daidzein)、黄豆黄素(Glycitein)和染料木素(Genistein),这3种为游离型,总称为大豆苷元;还有就是与其对应的9种结合型糖苷:葡萄糖苷、乙酰基葡萄糖苷和丙二酰基葡萄糖苷各3种。在天然的大豆异黄酮产品中,易被人体吸收的活性功能成分是游离型苷元,此部分仅占大豆异黄酮总量的2%~3%,其余是不易被人体吸收的结合型糖苷,占97%~98%。结合型中的乙酰基葡萄糖苷和丙二酰基葡萄糖苷不稳定,加热后会发生转化,使游离型苷元含量增加。
天然大豆苷元的获得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从大豆中直接提取,二是由结合型大豆异黄酮转化而来。与转化相关的技术主要有酸碱水解法、酶水解法,最主要的酶有β-葡萄糖苷酶、葡萄糖酸酶、α-半乳糖苷酶、乳糖酶、真菌乳糖酶和乳糖酶F等;微生物降解法,对产β-葡萄糖苷酶的菌种研究主要集中在酵母、曲霉、木霉以及细菌。综合目前的相关研究,存在的问题是,大豆苷元的提取率和转化率都比较低,市售的大豆异黄酮产品总黄酮含量在30%~80%,而且其中苷元含量也很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要解决现有转化方法大豆苷元的转化率,纯度低的问题,提供一种大豆苷元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大豆苷元的制备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一、原料热处理:对原料进行预处理,预处理的具体方法为炒制,炒制时间为103s,炒制温度为130~140℃;所述原料为大豆异黄酮;
二、发酵:
将步骤一炒制过的原料加入到BHI液体培养中,然后接入河生肠杆菌LJ-G1菌液,接种量为5%,发酵条件为:初始pH为7.8~8.2,温度为38~40℃,时间为38~40h;
三、耦合酶解发酵:
将液态黑曲霉β-葡萄糖苷酶稀释8000倍后,与质量分数2%的海藻酸钠缓冲溶液混合均匀,然后用注射器缓慢的滴入到质量分数2%的壳聚糖溶液和质量分数2%的CaCl2溶液组成的混合液中,形成微胶囊,然后将其放于4℃硬化2h,再用真空抽滤机进行抽滤,移至体积分数0.2%的戊二醛中,于40~45℃交联1~1.5h,用蒸馏水洗涤3遍,冲去未结合的游离酶以及固定化酶表面的戊二醛,得到海藻酸钠-壳聚糖-β-葡萄糖苷酶-固定化酶;
待步骤二的发酵时间剩余3~4h时,添加固定化酶于发酵液中,进行耦合酶解发酵,初始pH为6.5~7.5、酶解时间为3~4h,得酶解发酵液;
四、纯化干燥:
将酶解发酵液于3000~3500r/min离心30~40min,取上清液用活性炭进行脱色30~40min,每50mL上清液加入3g活性炭,再经大孔树脂纯化,得到大豆苷元甲醇溶液,旋转蒸发除去溶剂,干燥,制得大豆苷元产品。
步骤一中所述大豆异黄酮购买自石家庄健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商业大学,未经哈尔滨商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7579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