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池包温度检测电路故障诊断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610073830.6 | 申请日: | 2016-01-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98970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13 |
| 发明(设计)人: | 任珂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K15/00 | 分类号: | G01K15/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张金玲;吴兰柱 |
| 地址: | 2306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温度传感器 预设 温度检测电路 故障诊断 电池包 温度变化率 单体电池 汽车部件 热敏电阻 变化率 微短路 整车 剔除 电源 采集 输出 | ||
本发明属于汽车部件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电池包温度检测电路故障诊断方法,包括:采集各温度传感器的温度值,剔除温度值大于第一预设温度或者小于第二预设温度的温度传感器的温度值;比较其余各温度传感器的温度值,得到最高温度值、次高温度值、最低温度值和次低温度值;若最高温度值与次高温度值之差、次低温度值与最低温度值之差均小于第三预设温度,且各温度传感器的温度变化率小于预设变化率,则输出最高温度值与最低温度值。本发明通过判断各温度传感器的温度值中最大温度值与次高温度值之差、次低温度值与最低温度值的之差,确定温度传感器即热敏电阻是否对地或者电源微短路,以保护单体电池的寿命和整车的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池包温度检测电路故障诊断方法。
背景技术
电动汽车已经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电动汽车的一个核心部件为电池包,为了检测电池包的温度,通常电池包连接有电池包温度检测电路,包括有多个连接于电池包不同位置的热敏温度传感器,现有的电池包温度检测电路若热敏温度传感器的温度极高时,则等效于热敏温度传感器与电源发生短路;若热敏温度传感器的温度极低时,则等效于热敏温度传感器与地发生短路,对此需要进行故障诊断。通常先采集各热敏温度传感器的温度值,判断每个温度值是否大于125℃,或者小于-40℃,若均不满足,则比较各温度值,输出最高温度与最低温度;若某个或者几个温度值是大于125℃,或者小于-40℃,则输出该温度值对应的热敏温度传感器发生故障,去除该温度值后再进行其余各温度值的比较,输出剩余温度值的最高温度与最低温度。
现有的这种故障诊断仅对由于热敏温度传感器的温度极高或者极低造成的电源短路进行检测;而对于热敏电阻对于地或者电源的微短路则无法检测,该故障会导致热失稳误报或者热管理误动作,进而导致单体电池的寿命衰减和整车性能下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池包温度检测电路故障诊断方法,通过判断各温度传感器的温度值中最大温度值与次高温度值之差、次低温度值与最低温度值的之差,确定温度传感器即热敏电阻是否对地或者电源微短路,以避免热失稳误报和热管理误动作,进而保护单体电池的寿命和整车的性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池包温度检测电路故障诊断方法,包括:
步骤S1:采集各温度传感器的温度值,剔除温度值大于第一预设温度或者小于第二预设温度的温度传感器的温度值;
步骤S2:比较其余各温度传感器的温度值,得到最高温度值、次高温度值、最低温度值和次低温度值;
步骤S3:若所述最高温度值与所述次高温度值之差、所述次低温度值与所述最低温度值之差均小于第三预设温度,且各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温度变化率小于预设变化率,则输出所述最高温度值与所述最低温度值;
若所述最高温度值与所述次高温度值之差或者所述次低温度值与所述最低温度值之差不小于第三预设温度,或者存在温度传感器的温度变化率大于所述预设变化率的温度传感器,则上报温度不均衡故障;
其中,所述第一预设温度为所述温度传感器与电源短接时的温度;所述第二预设温度为所述温度传感器与地短接的温度,且所述第一预设温度大于所述第二预设温度。
优选地,所述步骤S1还包括:
剔除温度变化率大于所述预设变化率的温度传感器的温度值。
优选地,所述剔除温度值大于第一预设温度或者小于第二预设温度的温度传感器的温度值,和所述剔除温度变化率大于所述预设变化率的温度传感器的温度值包括:
步骤S11:比较当前温度传感器的温度值是否大于所述第一预设温度;
步骤S12:若所述当前温度传感器的温度值不大于所述第一预设温度,比较所述当前温度传感器的温度是否小于所述第二预设温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7383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