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梯有效
| 申请号: | 201610066158.8 | 申请日: | 2016-01-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21405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3 |
| 发明(设计)人: | 早野富夫;尾方尚文;岛田通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
| 主分类号: | B66B11/04 | 分类号: | B66B11/04;B66B5/00;B66B11/02;B66B7/08;B66B7/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尚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2 | 代理人: | 龙淳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梯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梯,其包括:轿厢;具有底板和立梁的轿厢架;导轨;导靴;设置在底板下方的两对轿底轮;绕过轿底轮从下方托举轿厢的两套曳引绳;能够检测轿厢内部偏载的检测装置;调节曳引绳的张力的张力调节装置。两对轿底轮并列设置,第一对轿底轮的第一轮心平面与第二对轿底轮的第二轮心平面分别设置在轿厢重心的两侧,第一轮心平面比第二轮心平面更接近所述轿厢重心。立梁设置在与第二轮心平面相对的、第一轮心平面的另一侧。当检测装置检测到轿厢内部偏载时,张力调节装置分别调节两套曳引绳的张力,从而调节两套曳引绳所承担的载荷,减少导靴对导轨的压力。据此,可以减小电梯运行的阻力,延长导靴的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梯,其轿厢的下方设有轿底轮,曳引绳绕过轿底轮从下方托举该轿厢。
背景技术
对于轿厢的下方设有轿底轮、曳引绳绕过轿底轮从下方托举轿厢的曳引式电梯来讲,轿底轮的安装位置将直接影响电梯导靴的寿命和电梯运行的阻力。例如,如果轿底轮的位置远离轿厢的重心,就会在导靴和导轨之间造成严重的受力不均衡(以下称之为“偏负荷”)状态,不仅增加电梯运行的阻力,而且加大导靴的磨损,降低导靴的寿命。
日本专利公报特开2001-80852公开了一种电梯。该电梯将轿厢的导轨设置在比轿厢的重心更靠前方的位置,而将轿底轮设置在比导轨靠后、接近轿厢重心的位置。这样可以减小导靴的偏负荷,延长导靴的寿命。但是,这种电梯结构无法应对当乘客集中到轿厢前后的某一侧、使轿厢内形成偏载的情况。
如图7所示,当乘客集中到轿厢的后侧,轿厢内形成偏载时,在导靴处就会形成偏负荷状态。即安装在轿厢上方的导靴将对导轨施加一个从前向后(图中从左向右)的压力F,而安装在轿厢下方的导靴将对导轨施加一个从后向前(图中从右向左)的压力F。轿厢内的偏载越严重,压力F就会越大。这不仅会使导靴的磨损加快,降低导靴的寿命,而且将使电梯运行的阻力增加,噪音加大,提高电梯的用电量。为克服这种运行阻力,有时甚至需要加大驱动电梯用的电动机以及相关控制装置的规格。图7中的标记参见上述专利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梯,其可以减小因轿厢内的偏载所导致的导靴的偏负荷,从而降低电梯运行的阻力,提高导靴的寿命。
为解决所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电梯包括:轿厢;具有底板和立梁的轿厢架;引导所述轿厢沿导轨运行的导靴;在所述底板下方成对设置的轿底轮;绕过所述轿底轮从下方托举所述轿厢的曳引绳;以及,控制所述电梯的控制装置。该电梯具备:由第一对轿底轮和第二对轿底轮构成的两对所述轿底轮;由分别对应所述两对轿底轮的第一套曳引绳和第二套曳引绳构成的两套所述曳引绳;能够检测所述轿厢内部偏载的检测装置;调节所述曳引绳的张力的张力调节装置。第一对轿底轮与第二对轿底轮并列设置,第一对轿底轮的第一轮心平面与第二对轿底轮的第二轮心平面分别设置在所述轿厢重心的两侧,第一轮心平面比第二轮心平面更接近所述轿厢重心。所述立梁设置在与第二轮心平面相对的、第一轮心平面的另一侧。当所述检测装置检测到轿厢内部偏载时,所述张力调节装置分别调节两套所述曳引绳的张力,从而调节第一套曳引绳以及第二套曳引绳所承担的载荷,减少所述导靴对所述导轨的压力。
由于本发明具有设置在轿厢重心两侧的两对轿底轮以及与其对应的两套曳引绳,当轿厢内出现偏载时,张力调节装置能够分别调节该两套曳引绳的张力,所以可以向减少导靴偏负荷的方向分配两套曳引绳所承担的载荷,从而减小电梯运行的阻力,降低噪音,节省电梯的用电量,延长导靴的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简略地表示本发明电梯第1实施例的轿厢周围结构的侧视图。
图2是简略地表示图1所示轿厢周围结构的正视图。
图3是简略地表示本发明电梯第2实施例的轿厢周围结构的侧视图。
图4是简略地表示本发明电梯第3实施例的轿厢周围结构的侧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未经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6615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铁路车辆摇枕、侧架检修输送机
- 下一篇:墨盒供墨检测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