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热轧钢板在审
| 申请号: | 201580075484.9 | 申请日: | 2015-02-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082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6 |
| 发明(设计)人: | 横井龙雄;吉田充;杉浦夏子;首藤洋志;胁田昌幸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日铁住金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C22C38/00 | 分类号: | C22C38/00;C21D9/46;C22C38/58 |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72002 | 代理人: | 陈建全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热轧 钢板 | ||
一种热轧钢板,其具有规定的化学组成,并具有以下所示的显微组织:以体积%计,残余奥氏体:2%~30%、铁素体:20%~85%、贝氏体:10%~60%、珠光体:5%以下、马氏体:10%以下,在将由取向差为15°以上的晶界包围并且等效圆直径为0.3μm以上的区域定义为晶粒的情况下,粒内取向差为5°~14°的晶粒在全部晶粒中所占的比例以面积率计为5%~50%。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轧钢板,特别是涉及利用了相变诱发塑性(transformationinduced plasticity:TRIP)现象的热轧钢板。
背景技术
为了抑制来自汽车的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量,使用高强度钢板的汽车车身的轻质化正在推进。另外,为了确保乘坐人的安全性,作为汽车车身,除了软钢板以外还较多地使用了高强度钢板。而且,为了今后推进汽车车身的轻质化,必须超过以往地提高高强度钢板的使用强度水平。因此,要将高强度钢板用于例如行驶部件(底盘部件)的话,就必须改善用于翻边 (burring)加工的局部变形能力。但是,一般地,如果提高钢板的强度,则成形性降低,对拉深成形和鼓凸成形(胀形)很重要的均匀伸长率降低。
专利文献1~11中记载了以成形性的提高等为目的的高强度钢板等。但是,即使采用这些现有技术也不能够得到具有充分强度以及充分成形性的热轧钢板。
此外,非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钢板中使奥氏体残留来确保均匀伸长率的方法。而且,在该非专利文献1中,也公开了改善弯曲成形、扩孔加工和翻边加工所要求的局部延展性的钢板的金属组织控制法。另外,在非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以下内容:如果控制夹杂物,将显微组织控制成单一的组织,降低显微组织间的硬度差,则对弯曲性和扩孔加工而言是有效的。
在非专利文献3中还公开了以下技术:为了使延展性和强度兼备,通过热轧后的冷却控制来进行金属组织控制,控制析出物以及相变组织,由此得到铁素体和贝氏体的适当的分率。但是,哪种方法都是依赖于组织控制(分类上的显微组织的控制)的局部变形能力的改善方法,因此局部变形能力大大地受基体组织影响。
另一方面,在非专利文献4中公开了使连续热轧工序中的压下量增加来改善热轧钢板的材质的技术。这样的技术是所谓的晶粒细化的技术,在非专利文献4中,通过在奥氏体区域内的尽可能低的温度下进行大压下轧制,且由未再结晶奥氏体相变成铁素体,由此将作为制品的主相的铁素体的晶粒细化,提高强度以及韧性。但是,在非专利文献4中所公开的制法中,完全没有考虑局部变形能力以及延展性的改善。
如上述那样,为了改善高强度钢板的局部变形能力,主要进行了包含夹杂物在内的组织控制。
另外,为了使用高强度钢板作为汽车用的构件,需要强度和延展性的平衡。对于这样的要求,迄今为止曾提出了利用了残余奥氏体的相变诱发塑性的所谓的TRIP钢板(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3以及14)。
但是,TRIP钢具有以下特点:虽然强度、延展性优异,但是一般地与拉伸凸缘性相关的扩孔性所代表的局部变形能力低。因此,要将该TRIP钢作为例如行驶部件的高强度钢板使用的话就必须改善局部变形能力。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2603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1-225941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6-274318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5-220440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10-255090号公报
专利文献6:日本特开2010-202976号公报
专利文献7:日本特开2012-62561号公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日铁住金株式会社,未经新日铁住金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8007548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制香自动上色机
- 下一篇:一种透水材料性能检测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