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型手机支付方法及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1580000610.4 | 申请日: | 2015-10-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931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13 |
| 发明(设计)人: | 陈银芳;朱晨露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银芳 |
| 主分类号: | G06Q20/16 | 分类号: | G06Q20/16;G06Q20/3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手机 支付 方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手机支付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手机为现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最常用的设备,特别是智能手机的出现,使得手 机支付成为可能,但是现有的手机支付功能比较单一,无法满足人们对购物的 需要。
发明内容
提供一种新型手机支付方法,其解决了现有技术的手机无法满足人们对购 物的需要。
一方面,提供一种新型手机支付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接收商家通过短距离通信发送的推广消息;
打开推广消息获取商品信息;
选择商品信息后进入支付页面;
完成商品的支付。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商家发送评价消息;所述评价消息包括:商品的用途和商品的满意度。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商家发送待购消息,该待购消息包括:需要待购的商品名称。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新型手机支付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商家通过短距离通信发送的推广消息;
运行单元,用于打开推广消息获取商品信息;
支付单元,用于选择商品信息后进入支付页面完成商品的支付。
可选的,所述系统还包括:
发送单元,用于向商家发送评价消息;所述评价消息包括:商品的用途和 商品的满意度。
可选的,所述系统还包括:
发送单元,向商家发送待购消息,该待购消息包括:需要待购的商品名称。
根据各实施方式提供的手机远程支付的方法,该方法具有远程支付,商家 自动推动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 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 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 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新型手机支付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新型手机支付系统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 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 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 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参阅图1,图1为新型手机支付方法,该方法由手机执行,该方法可以包括 如下步骤:
步骤S101、接收商家通过短距离通信发送的推广消息;
上述推广消息可以通过WIFI、蓝牙、RF等方式发送推广消息。
步骤S102、打开推广消息获取商品信息;
步骤S103、选择商品信息后进入支付页面;
上述支付页面可以为银行支付页面,当然也可以为其他的支付页面,例如 支付宝、财付通、微信支付等快捷支付页面。
步骤S104、完成商品的支付。
本发明提供的方法采用逆推方式来推广,即商家主动发送推广消息进行商 品的推广,并且上述推广的消息也不会被广告拦截软件拦截,所以其具有推广 效果好,并且用户体验高的优点。
可选的,上述方法在步骤S104之后还可以包括:
步骤S105、向商家发送评价消息。
上述评价消息可以包括:商品的用途、商品的满意度等方面。
可选的,上述方法在步骤S104之后还可以包括:
向商家发送待购消息,该待购消息包括:需要待购的商品名称。
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新型手机支付系统200,如图2所示,所述系统包括:
接收单元201,用于接收商家通过短距离通信发送的推广消息;
运行单元202,用于打开推广消息获取商品信息;
支付单元203,用于选择商品信息后进入支付页面完成商品的支付。
可选的,发送单元204,用于向商家发送评价消息;所述评价消息包括:商 品的用途和商品的满意度。
可选的,所述系统还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银芳,未经陈银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8000061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广告提供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使用多个数据源的空气质量推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