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喷油器中喷孔板的测试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521130966.3 | 申请日: | 2015-12-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009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8 |
| 发明(设计)人: | 王勇;吴昊;蔡森叶 | 申请(专利权)人: | 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M13/00 | 分类号: | G01M13/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浦一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11 | 代理人: | 栾美洁 |
| 地址: | 201206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喷油器 中喷孔板 测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与喷油器的测试技术有关,具体属于一种针对喷油器中喷孔板的测试装 置。
背景技术
喷油器是汽车发动机油路系统中的关键部件,需要配合整车厂的需求进行相应的变 型开发。相对来说,喷油器属于强平台产品,即喷油器中90%的零部件均在平台设计之 初就己经固化成型,不会再随着新的客户项目的变化而变化。而喷油器的核心零件“喷 孔板”则直接决定了喷油器的流量及油束角等参数,因此喷油器中的喷孔板会随着发动 机排量及气道的不同而进行相应的变型设计。
在研发过程中,需要对设计并加工好的喷孔板样品进行试验,传统的做法是将喷孔 板与阀座配合并在预装线上焊接在一起形成阀座组件,再将该阀座组件在总装线上过盈 压入空心喷油器体的前端,通过调整阀座组件被压入的深度来控制喷油器的阀门开度大 小,最后进行激光焊接,确保喷油器的结构强度及密封性能。
上述传统的测试过程非常耗时,通常从投料到获得最终的样品检测结果需要花费数 天甚至数周的时间,并且其中多道工艺(如焊接、过盈压装、开度调整等)更会导致零 件的报废,故经济性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喷油器中喷孔板的测试装置,可以简化 喷油板的测试过程,减少零部件的耗费和重复生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喷油器中喷孔板的测试装置,包括供油体、 支撑套和端盖,待测的喷孔板通过支撑套和端盖抵压在供油体的底部上。
在上述结构中,所述供油体包括阀体、铁芯、针阀组件、阀座和电磁线圈,其中阀 体两端开口,铁芯为中空结构;所述铁芯、针阀组件、阀座自上而下依次安装在阀体内, 且阀座外壁与阀体内壁紧密贴合;所述铁芯与针阀组件之间设有一弹簧,所述电磁线圈 与铁芯配合且位于铁芯的外侧,当电磁线圈未通电时,铁芯与针阀组件之间具有一间隙, 弹簧使针阀组件完全堵住阀座;当电磁线圈通电时,针阀组件向上移动并与阀座分离。 或者,所述供油体包括阀体、阀座、针阀组件,所述针阀组件固定在阀体中且针阀组件 的外壁与阀体内壁紧密贴合,所述阀座安装在针阀组件下方且阀座外壁与阀体内壁紧密 贴合,所述针阀组件具有若干输油贯穿孔,且阀座与针阀组件的阀球之间具有一固定间 隙。当然,供油体也可以仅为具有供油通道的中空结构。
在上述结构中,所述待测喷孔板与供油体之间设有密封件。
在上述结构中,所述供油体的外侧下端安装有一导向套,所述导向套的内壁与支撑 套的外壁贴合。
在上述结构中,所述电磁线圈安装在阀体的外壁上,与电磁线圈配合的铁芯外壁与 阀体内壁紧密贴合。
本实用新型采用“虚拟喷油器”的结构形式,可以在测试过程中灵活地拆装喷孔板, 并可重复使用,这样有效地避免了繁琐地重复制作喷油器实物,减少对其他零件的消耗 以及生产线的资源浪费,从而可以显著降低开发费用,同时可以避免过度依赖生产线装 配喷油器样品,减少激光焊接、开度调整等工艺过程,减少对预装线、总装线的等待时 间,从而可以显著提高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测试装置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测试装置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为端盖;2为导向套;3为支撑套;4为待测喷孔板;5为阀座;6为针阀组件;7 为弹簧;8为电磁线圈;9为铁芯;10为阀体;11为密封件;12为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喷油器中喷孔板的测试装置,包括供油体、支撑套和端盖,待测的喷 孔板通过支撑套和端盖抵压在供油体的底部上。
第一实施例
如图1所示,供油体包括阀体10、铁芯9、针阀组件6(包括顶杆和阀球)、阀座5、 电磁线圈8。
阀体10两端开口,其中阀体10上端开口用于介质输入,阀体10下端开口用于安 装阀座5等。
铁芯9为中空结构,并与外侧的电磁线圈8配合,在本实施例中,电磁线圈8安装 在阀体10的外壁上,铁芯9的外壁与阀体10的内壁紧密贴合,介质通过铁芯9的中间 内腔流入。当然,也可以将电磁线圈8设置在阀体10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未经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13096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晶体硅管状母料取样钻头
- 下一篇:一种智能授课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