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薄膜穿刺固定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521088336.4 | 申请日: | 2015-12-2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010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8 |
| 发明(设计)人: | 张晓飞;马俊辉;李国贵;叶元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N3/04 | 分类号: | G01N3/04;G01N3/02 |
| 代理公司: | 成都高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2 | 代理人: | 谢一平 |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薄膜 穿刺 固定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薄膜穿刺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塑料薄膜耐刺穿实验是表征其耐破性能的重要指标,特别是食品包装膜 的耐刺穿性能直接影响其包装内容物的安全性。
目前,薄膜刺穿实验固定装置主要是参考国家标准GB/T10004-2008《包 装用塑料复合膜、袋干法复合、挤出复合》。但是,在具体实施中,膜样固 定环在固定薄膜时,容易造成薄膜不平整,且夹持力不均匀,在刺穿实验中 常常发生薄膜脱落现象,严重影响刺穿实验的准确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薄膜刺穿实验固定装置,其结构简单,操作方 便。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薄膜刺穿固定装置,包括操作台、嵌入块、真空 泵,所述操作台上表面设置嵌槽,所述嵌入块安装在嵌槽内,所述嵌槽与嵌 入块之间有气体通道,所述气体通道连接操作台上表面,气体通道与真空泵 连接,所述嵌槽为环形,所述操作台上表面设有穿刺孔,所述穿刺孔位于嵌 槽环形的中心位置。
安装使用方法:将嵌入块嵌入嵌槽,将真空泵与气体通道连接,再将薄 膜平铺在操作台上,覆盖所有气体通道的通道口,最后打开真空泵即可固定 薄膜。
优选的,所述操作台底部通过销钉与支撑台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气体通道由横向通道、纵向通道和连接通道组成,所述 横向通道与操作台上表面由纵向通道连通,所述横向通道与真空泵由连接通 道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纵向通道至少有三个,等距分布在环形上。
优选的,所述纵向通道分为内壁通道和外壁通道,内壁通道设置在嵌槽 内环壁上,外壁通道设置在嵌槽外环壁上。
优选的,所述横向通道分为内环通道、外环通道和桥接通道,所述内壁 通道与内环通道连接,所述外壁通道与外环通道连接,所述内环通道与外环 通道由桥接通道连接,所述连接通道与外环通道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内壁通道有8个,等距分布在嵌槽内环壁上,所述外壁 通道有16个,等距分布在嵌槽外环壁上。
进一步的,所述桥接通道有8个,等距分布在嵌槽底部。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安装使用方便;
2.纵向气体通道环形等距布置,能够有效固定薄膜;
3.内壁通道和外壁通道的双重布置,能够进一步增加对薄膜的吸附力;
4.内环通道、外环通道和桥接通道的设置,能够使得每一个纵向通道对 薄膜的吸附力基本相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固定装置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操作台的俯视图;
图4为图3的B-B剖视图;
图5为图3中A部的放大图;
图6为嵌入块的俯视图;
图7为图6的C-C剖视图;
图中:1-操作台、2-嵌入块、3-真空泵、4-支撑台、5-十字头、6-钢针、 7-薄膜、11-嵌槽、12-穿刺孔、13-销钉孔、14-连接通道、111-内壁通道、 112-内环通道、113-桥接通道、114-外环通道、115外壁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 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7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嵌槽11、嵌入块2、真空泵3,嵌入块2 安装在嵌槽11内,嵌槽11与嵌入块2之间有气体通道,嵌槽11为环形,嵌 槽11设置在操作台1上表面,操作台1上表面中心位置设有穿刺孔12,穿 刺孔12位于嵌槽11环形的中心位置,操作台1底部通过销钉与支撑台4连 接,气体通道由横向通道、纵向通道和连接通道组成,横向通道与操作台上 表面由纵向通道连通,横向通道与真空泵3由连接通道14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成都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8833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