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山区乱石河道河岸梯级生态护坡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521017451.2 | 申请日: | 2015-12-1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889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27 |
| 发明(设计)人: | 李岩;万锋;李动健;尚艳丽;张秀娟;郑志国;张哲;赵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万锋 |
| 主分类号: | E02B3/12 | 分类号: | E02B3/12;E02B3/1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71000 山东省泰***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山区 乱石 河道 河岸 梯级 生态 护坡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土保持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山区乱石河道河岸梯级生态护坡结构。
背景技术
山区乱石河道、山沟砂石裸露,土壤贫瘠,且边坡分布广,如果采用砌石或混凝土进行护坡,成本高且施工难度大,并且采用混凝土方式进行护坡之后,植物无法生长,随着雨水的冲刷和气候的冷暖交替,混凝土坡面会发产生开裂,最终原始坡体裸露在外,并再次造成土壤的流失;并且这种砌石或混凝土方式也不是自然生态理念。
同时这些河道或山沟因常年累月自然冲刷,人们往往会放弃治理与植被资源开发,边坡荒废严重,造成水土流失不断恶化,面源悬浮物、有机物等污染物没有经过功能性坡面及河道、沟边植物的净化直接排泄下游,导致下游河道水库石砂淤泥,水体富营养化严重等。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山区乱石河道河岸梯级生态护坡结构,该结构利用山区丰富的山石资源,顺应坡面的自然构造,顺坡就势将大小石笼网、植生袋、种植穴、植被等有机结合,不再采用砌石或混凝土进行护坡,生态环保且成本低廉;同时可以在种植穴里面种植果树等作物,护理树木与护坡同时进行,有利于护坡工作的长期开展并形成对坡面的长期有效护理。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该护坡整体逐级铺设,最底层级为沿着河道底部坡平铺大石笼网,相邻的大石笼网之间形成填充空腔并在该空腔内挤入植生袋;第二级为在大石笼网的上部间隔平铺小石笼网,在小石笼网之间填充植生袋,植生袋之间形成底部植生穴,第二级与第一级形成台阶,其坡度在3°-5°之间;第三级间隔铺设竖向中石笼网,在竖向中石笼网之间的空腔内通过堆叠植生袋并形成果树种植穴,第三级与第二级形成台阶,其坡度在20°-25°之间,设置由植生袋紧密叠排的小平台形成种植穴;第四层级为顶部横向石笼网层护层;最顶层堆叠植生袋和碎石;每一相邻的石笼网之间通过绳索扣件相连。
该护坡结构的横截面呈阶梯状,先将大石笼网内填入大石块,小石笼网内填充碎石块和竖向中石笼网填入中石块,石块类型根据现场情况进行填充,植生袋采用聚丙烯pp材质等材料制成的无纺布,该植生袋透水、透气,内填充碎石、土壤、秸秆等植物粉碎的颗粒、草种子等,底部植生穴内种植草类低矮植物,植生穴内的植物可以拦截养分和水分,为上层的果树种植穴内的果树提供生长能量,果树种植穴从底层往上依次铺设碎石土、防渗土工布和土壤;由于设计了绳索连接,保证了该结构的整体牢固性,加固更加的牢固;该结构不再采用砌石或混凝土进行护坡,生态环保且成本低廉;同时可以在种植穴里面种植果树等作物,护理树木与护坡同时进行,有利于护坡工作的长期开展并形成对坡面的长期有效护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该附图是沿着河道长度方向的其中一段,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实施例,该护坡整体逐级铺设,最底层级为沿着河道底部坡平铺大石笼网1,相邻的大石笼网1之间形成填充空腔并在该空腔内挤入植生袋;第二级为在大石笼网1的上部间隔平铺小石笼网3,在小石笼网3之间填充植生袋,植生袋之间形成底部植生穴4,第二级与第一级形成台阶,其坡度在3°-5°之间;第三级间隔铺设竖向中石笼网5,在竖向中石笼网5之间的空腔内通过堆叠植生袋并形成果树种植穴2,第三级与第二级形成台阶,其坡度在20°-25°之间,设置由植生袋紧密叠排的小平台形成种植穴;第四层级为顶部横向石笼网层护层;最顶层堆叠植生袋和碎石;每一相邻的石笼网之间通过绳索扣件6相连,保持结构稳定,石笼网采用耐久性强的镀锌丝、包塑丝或铝锌合金钢丝为原料,机械编织扭转成的网目石笼。
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万锋,未经万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1745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