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连续仓式气力输送泵有效
| 申请号: | 201521010171.9 | 申请日: | 2015-12-0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942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8 |
| 发明(设计)人: | 许晓慧;贾功勋;葛茯苓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耐力德气力输送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5G53/50 | 分类号: | B65G53/50;B65G53/16 |
| 代理公司: | 合肥和瑞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8 | 代理人: | 王挺 |
| 地址: | 230088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连续 气力 输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物料输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可连续不断地实现物料输送的连续 仓式气力输送泵。
背景技术
气力输送是利用气流的能量,在密闭管道内沿气流方向输送粉粒状物料,是流态 化技术的一种具体应用。气力输送装置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作水平的、垂直的或倾斜 方向的输送,在输送过程中还可同时进行物料的加热、冷却、干燥和气流分级等物理操作或 某些化学操作。气力输送的主要特点是输送量大,输送距离长,输送速度较高;能在一处装 料,然后在多处卸料。由于气力输送的这些特点,使得气力输送在粉粒状物料输送方面等到 广泛应用,如电力、化工、冶金、水泥、粮食等部门。
但是,现有的传统仓式气力输送一般采用间歇式的输送方式,即传统气力输送每 次输送分为三个过程:一、爬坡过程,我们且定时间为t1,这一时段中输送混合比低,耗气量 大,能源消耗高;二、稳定输送过程,时间为t2,此时段输送物料混合比达到最佳值,输送量 最大,速度低,对输送管道磨损小,是气力输送的最佳状态,也是人们追求的最佳输送状态; 三、吹空过程(下坡过程),时间为t3,该时段用于将管内的物料吹空,气源处于短路状态,耗 气量最大。目前的这种气力输送方式不能实现物料的连续输送,存在输送物料量小,管道磨 损大,用气量大,效率低,生产成本高等缺点。
因此,目前急需一种能够实现物料的连续输送,且输送效率高,输送管道磨损小, 生产效率高,生产成本低的气力输送设备。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连续仓式气力输送 泵。本实用新型中的连续仓式气力输送泵能实现物料的连续输送,从而提高输送效率,减小 输送管道磨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时间成本;同时,能够节省设备制造成本、减少设备的占 地面积、起到了节能降耗的作用,克服了设备制造成本高、难组装的困难。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连续仓式气力输送泵,本输送泵包括间歇工作的蓄料传输仓和连续工作的输 送仓,所述蓄料传输仓的上侧设置有带有进料阀的进料口,且所述蓄料传输仓的容积大于 输送仓的容积;所述蓄料传输仓和输送仓之间设置有若干用于连接二者并转输粉料的传输 管,所述传输管上设置有物料控制阀;本输送泵还包括分别向蓄料传输仓和输送仓供气的 气力压送装置,所述输送仓的底部出口处设置有出料装置。
优选的,所述蓄料传输仓包括圆筒状的上段传输仓体和倒圆锥状的下段传输仓 体;所述传输管的底部进料口与下段传输仓体的底部相连通,传输管的上部出料口与输送 仓的顶部开口相连通;所述输送仓与所述蓄料传输仓同轴设置;所述蓄料传输仓的进料口 设置在偏离输送仓一侧。
进一步的,所述输送仓自上而下插设于所述蓄料传输仓中。
优选的,所述下段传输仓体上设置有物料流化装置;所述物料流化装置包括环绕 下段传输仓体外侧设置的环形供气流化管,所述环形供气流化管的上下两侧均设置有插入 下段传输仓体内的供气支管,所述供气支管的出气口高于所述传输管的底部进料口。
更进一步的,所述输送仓包括筒状的上段输送仓体和管状的下段输送仓体,且上 段输送仓体的筒内直径大于下段输送仓体的管内直径;所述下段输送仓体穿过所述下段传 输仓体与气力出料装置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气力压送装置包括气阀,所述气阀的一个出气口通过第一供气管 与所述蓄料传输仓的上段传输仓体相连通,气阀的另一个出气口通过第二供气管与所述输 送仓的上段输送仓体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上段输送仓体的仓内直径小于上段传输仓体的仓内直径。
进一步的,所述出料装置包括彼此相连的出料管路和补气管路,所述出料管路的 进料口与所述下段输送仓体的出料口相连,所述出料管路沿着粉料输送方向依次设置有出 料阀和流化控制器。
优选的,所述第二供气管与所述输送仓的上段输送仓体同轴设置,且第二供气管 上分别有向上出气管口和向下出气管口。
优选的,所述出料管路通过一弯弧管段与所述下段输送仓体的出料口相连,所述 补气管路的补气口设置在所述弯弧管段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耐力德气力输送有限公司,未经安徽耐力德气力输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1017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