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水上救援设备有效
| 申请号: | 201521003001.8 | 申请日: | 2015-12-0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452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9 |
| 发明(设计)人: | 罗赵丰;李燕珍;唐斌卡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州市好小子机器人研究中心;罗赵丰 |
| 主分类号: | B63C9/00 | 分类号: | B63C9/00;B63C9/22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千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18 | 代理人: | 童海霓;刘彦 |
| 地址: | 516000 广东省惠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上 救援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涉及水面救援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上救援设备。
背景技术
对于在水中游泳时,游泳者经常会因为没有进行热身运动、水温太低、肌肉受撞击等情况,出现突发抽筋的情况,最可怕的是连带发生呛水,严重者能让游泳好手葬身水下。这个时候,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救助,很可能会发生意外。现在,大致有以下几种处理水上意外的救援处理方式。1是报警110、120,等待专业人员救援,这种方式需备用较多救援器材、设备及救援人员,所以投入成本高,成本高昂,不可能密集布置,从而导致救援反应速度慢,容易错过最佳救援时间;2是抛物救援,采用抛物(救生圈)的方式进行,不容易快速抛到指定地点对环境适应性不强,在环境恶劣的情况下(风大、水急)难以快速达到救援目的;人力抛掷救生圈的距离有限,难以完成远距离的救援任务;3是划船去救,这种方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要事发地点附近有船存在,需要救援者熟练掌握船的驾驶技巧,水流较急的地方较难去实施救援;4是救援者自己下水救援,这种方式安全隐患大,容易出现事故,需要救援者具备有专业的水上救援技巧,危险地点很难实施救援。综合以上几种情况,我们希望能够制作一个低成本、而且能够快速而且安全地对遇险者实施救援的设备,让他们得到及时的救助,帮助遇险者尽快脱离险境。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的缺陷,提供一种水上救援设备。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方案实现:
一种水上救援设备,包括救生圈,所述救生圈与救生绳对应连接,在所述救生圈还与小型遥控船对应连接,所述小型遥控船与遥控器对应电连接,所述救生圈与压缩气体瓶对应连接。
所述救生圈上设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口与压力管对应连接,所述压力管的另一端与压缩气体瓶对应连接,在所述压缩气体瓶上设有气体总阀,在所述压力管上设有手动进气阀。
所述救生绳的一端与救生圈对应连接,另一端缠绕于线圈上,所述线圈设置于线圈支架上,所述线圈支架与地面连接,所述遥控器连接在所述线圈支架。
在所述小型遥控船上设有无线接收器,所述无线接收器与遥控器对应电连接,在所述小型遥控船上还设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与连接绳对应连接,所述连接绳的另一端与救生圈对应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一种水上救援设备包括救生圈和与之相连的小型遥控船,这样在发现遇险人员时,救援者只需要开启压缩气体瓶,使得救生圈充足气体,然后将救生圈和小型遥控船连接好放入水中,通过遥控器操作小型遥控船带动救生圈向需要救援的人员靠近,被救人拿到救生圈后,岸边的救援者拉动救生绳将遇险者拉倒岸边,该方案整个实施过程中,救援者基本是在岸边进行救援行为,对救援者没有任何安全隐患;
2.本实用新型一种水上救援设备采用小型遥控船运送救生圈的方式,可以快速对遇险者实施救援行为,以防错过最佳救援时间,确保遇险者的生命安全;
3.本实用新型一种水上救援设备可以对远距离的遇险者实施救援,只需要准备长度足够的救生绳和足够远的遥控距离,本实用新型的设备的最远距离能够达到300m,完全可以解决江边、及近海海域的遇险者的救援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水上救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救生圈,2为救生绳,3为小型遥控船,4为压缩气体瓶,5为遥控器,6为进气口,7为压力管,8为气体总阀,9为手动进气阀,10为线圈,11为线圈支架,12为无线接收器,13为连接块,14为连接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水上救援设备,包括救生圈1,所述救生圈1与救生绳2对应连接,在所述救生圈1还与小型遥控船3对应连接,所述小型遥控船3与遥控器5对应电连接,所述救生圈1与压缩气体瓶4对应连接。本实用新型一种水上救援设备包括救生圈和与之相连的小型遥控船,这样在发现遇险人员时,救援者只需要开启压缩气体瓶,使得救生圈充足气体,然后将救生圈和小型遥控船连接好放入水中,通过遥控器操作小型遥控船带动救生圈向需要救援的人员靠近,被救人拿到救生圈后,岸边的救援者拉动救生绳将遇险者拉倒岸边,该方案整个实施过程中,救援者基本是在岸边进行救援行为,对救援者没有任何安全隐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州市好小子机器人研究中心;罗赵丰,未经惠州市好小子机器人研究中心;罗赵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0300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动力的游泳圈
- 下一篇:一种智能自动回收海面垃圾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