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动汽车的驱动总成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978948.4 | 申请日: | 2015-12-0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444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9 |
| 发明(设计)人: | 朱阳光;徐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陆汽车投资(上海)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K1/00 | 分类号: | B60K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吴鹏;马江立 |
| 地址: | 20008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汽车 驱动 总成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汽车电机制造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动汽车的驱动总成系统。
背景技术
伴随着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石油资源短缺、环境变暖和气候变暖等一系列问题已经突现。以纯电动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必将成为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而汽车电力驱动系统作为纯电动汽车唯一的动力源,其性能直接影响整车的动力性、稳定性以及舒适性。
现有的电机与逆变器分开设计,这样不利于设备集成,也需要对不同结构的电机和逆变器设计相应的冷却机构。
有鉴于此,需要设计一种电动汽车的驱动总成系统,能够将电机和逆变器集成在一起,以降低制造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设计的一种电动汽车的驱动总成系统,能够将电机和逆变器集成在一起,以降低制造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动汽车的驱动总成系统,包括:电机,其包括定子组件、转子组件以及固定在定子组件上的电机相位引出端子;逆变器,其包括逆变器壳体、功率模块以及连接在功率模块上的逆变器相位引出端子,其中所述逆变器壳体构造成适合用作该电机的后端盖;其中,当电机和逆变器配合在一起后,电机相位引出端子与逆变器相位引出端子能够相互接触,以形成电流通路。
进一步地,所述电机和所述逆变器通过定位销与定位销孔结构实现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销设置在所述电机与逆变器相对侧的端面上,而所述定位销孔设置在所述逆变器与电机相对侧的端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电动汽车的驱动总成系统包括:两对相互对应的定位销与定位销孔。
进一步地,所述电动汽车的驱动总成系统还包括:通过螺钉从所述逆变器外侧向内穿过逆变器到所述电机进行紧固。
进一步地,所述螺钉的数量为8个。
进一步地,所述电动汽车的驱动总成系统还包括:通过激光焊接方法将电机相位引出端子与逆变器相位引出端子焊接在一起。
进一步地,所述电动汽车的驱动总成系统包括:三对相互对应的电机相位引出端子与逆变器相位引出端子。
进一步地,所述逆变器与所述电机相反侧的端面上设置有密封结构,以保护逆变器相位引出端子。
进一步地,所述密封结构是围绕逆变器相位引出端子的围墙。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动汽车的驱动总成系统,能够将电机和逆变器集成在一起,节约装配空间,减少设备重量,省去用于支撑逆变器的支架,从而大幅降低制造成本。
本实用新型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这些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动汽车的驱动总成系统的爆炸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系统中电机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逆变器装配在电机上的主视图;
图4A-图4C分别是图3中圈A-圈C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下文中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特意声明,这里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所述”和“该”也可包括复数形式。应该进一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使用的措辞“包括”是指存在所述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应该理解,当我们称元件被“连接”或“耦接”到另一元件时,它可以直接连接或耦接到其他元件,或者也可以存在中间元件。此外,这里使用的“连接”或“耦接”可以包括无线连接或耦接。这里使用的措辞“和/或”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的任一单元和全部组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陆汽车投资(上海)有限公司,未经大陆汽车投资(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7894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动式两驱四驱切换装置及全地形车辆
- 下一篇:天窗粘胶玻璃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