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内后视镜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957268.4 | 申请日: | 2015-11-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561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25 |
| 发明(设计)人: | 胡数松;周朝伦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奥科伦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R1/08 | 分类号: | B60R1/08;B60R11/04 |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2 | 代理人: | 李玉盛 |
| 地址: | 400021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后视镜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内后视镜。
背景技术
为了驾驶员操作方便,防止行车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人身安全,各国均规定了汽车上必须安装内后视镜,且所有内后视镜都必须能调整方向。内后视镜安装于汽车的前挡风玻璃上接近上边缘的位置处,用于帮助驾驶员坐在驾驶室座位上直接获取汽车后方、侧方等外部信息的装置。现有的内后视镜,其功能较为单一,仅能起到获取本车外部信息的作用。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多功能的集成了行车记录和防眩目功能的汽车内后视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汽车内后视镜,包括主体结构,所述主体结构包括内后视镜本体、用于将内后视镜本体安装在汽车内的前挡风玻璃上的安装结构以及用于将内后视镜本体与安装结构连接的连接结构,所述内后视镜本体包括镜片组件、镜壳体以及用于将镜片组件卡接于镜壳体上的卡接结构,所述镜片组件包括镜框以及嵌设于镜框上的镜片,所述镜片包括位于正面的第一玻璃以及叠于第一玻璃背面的第二玻璃,所述第一玻璃为透明玻璃,还包括设于所述内后视镜本体上的行车记录模块以及防眩目模块,所述行车记录模块包括行车记录电路模块、半球形摄像头、用于开启或关闭半球形摄像头的开关按钮,所述行车记录电路模块包括一主板、于主板上设置的微处理器、与微处理器电连接的RAM、按键电路、麦克风、声音输出通道、电源模块、SD存储卡、指示灯;所述防眩目模块包括用于感测本车后方的光源的第一光传感器、用于感测本车周围光环境的第二光传感器、与第一及第二光传感器电连接的防眩目电路板、设于第一玻璃的下边缘上的第一电极、设于第二玻璃上边缘上的第二电极、位于第一玻璃及第二玻璃之间的且由第一玻璃至第二玻璃方向依次设置的透明导电层、导电反射层,所述透明导电层由电致变色材料制作;所述防眩目模块还包括设于内后视镜本体上的第一透光件和第二透光件,本车后方的光源能够通过第一透光件透射至第一光传感器处,本车周围的光源能够通过第二透光件透射至第二光传感器处。
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内后视镜,具有防眩目功能和行车记录仪集成为一体,其外形结构与普遍的外形结构相似,不占用过多的空间,满足行车记录和防眩目的功能,节省了汽车内部置行车记录仪、内后视镜的空间,使汽车内部更简洁。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汽车内后视镜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汽车内后视镜的仰视图。
图3是图1中镜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第二透光件安装结构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镜片组件与镜壳体的爆炸图。
图6是图1中去除镜片组件的爆炸图。
图7是图2中安装结构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安装座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见1至图8,汽车内后视镜包括主体结构、安装于主体结构上的行车记录模块以及防眩目模块。所述主体结构包括内后视镜本体10、用于将内后视镜本体10安装在汽车内的前挡风玻璃上的安装结构12以及用于将内后视镜本体10与安装结构12连接的连接结构14。所述行车记录模块和防眩目模块设置于内后视镜本体10上。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内后视镜具有防眩目功能和行车记录仪集成为一体,其外形结构与普遍的外形结构相似,不占用过多的空间,满足行车记录和防眩目的功能,节省了汽车内部置行车记录仪、内后视镜的空间,使汽车内部更简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奥科伦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奥科伦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5726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