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零部件脱水烘干一体机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946285.8 | 申请日: | 2015-11-2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757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1 |
| 发明(设计)人: | 何令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鹏雷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25D21/00 | 分类号: | C25D21/00 |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黄书凯 |
| 地址: | 402500 重庆市铜梁区工***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零部件 脱水 烘干 一体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用脱水设备,具体来说是用于电镀生产线零部件清洗后的脱水烘干一体机。
背景技术
电镀就是利用电解原理在金属表面上镀上一层其它金属或合金的过程,是利用电解作用使金属的表面附着一层金属膜的工艺从而起到防止金属氧化(如锈蚀),提高耐磨性、导电性、反光性、抗腐蚀性(硫酸铜等)及增进美观等作用。电镀加工中,一般需要对零部件进行清洗、电镀、水洗、清洗、烘干等加工,我国目前对小型金属零部件、紧固件(如螺栓、螺母、垫圈、销等)类电镀后的干燥处理多采用筒式离心脱水机,该类机多是将一固定筒体连接在一带减振弹簧的底座上,底座中央设立主轴,主轴之上为一多孔转筒,物件放在转筒中,利用旋转产生的离心力将物件上的水甩干;甩干几个后,因后仅靠离心力脱水,脱水不彻底,处理后表面仍有潮感,某些物件沟槽内仍附有水膜,需将脱水后的零部件取出送至烘箱中烘干,采用这两个加工程序来实现对零部件干燥处理。在实际操作中,转筒是用螺帽与主轴固定的,物件装入尚可,取出则只能抓取,装卸过程烦琐、效率低、工作劳动强度大;此外,需要将零部件先脱水,再烘干,工序复杂,需要中途转运,给工人带来麻烦,加工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零部件脱水烘干一体机,同时满足对零部件脱水和烘干的两个功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基础技术方案是提供零部件脱水烘干一体机,零部件脱水烘干一体机,机壳内设有脱水机构和烘干机构,脱水机构包括安装在机壳底部的转盘,转盘上设有安装架,安装架内设有网状的零件筒,零件筒外壁与机壳内壁之间形成排水腔,转盘的中心固定连接有转轴,转轴的底部设有电机;所述烘干机构包括设于机壳顶部的筒盖,筒盖上设有通往零件筒的热气管;机壳的底部还设有锥形的集水箱,集水箱与排水腔接通,集水箱的最低处设有排水管。
上述技术方案中,脱水机构用于对零部件脱水,去除零部件内较多的水分,烘干机构用于对零部件烘干,使零部件彻底干燥,没有潮感。转盘用于带动零件筒转动,使零件筒内的零部件通过离心力脱水,热气管用于向零件筒通热气,对零部件供热,将零部件烘干,排水管不仅能够排水,还会使热气在机壳内形成对流,有助于提升烘干效率。使用本设备时,在零件筒内装入需要脱水的零部件,盖上筒盖,启动电机,电机会带动转轴转动,转轴会带动转盘转动,转盘转动会使转盘内的零件筒一起转动,零部件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会脱水,将水排出至排水腔,然后从集水箱排出机壳之外。启动电机的同时,从热气管对机壳内通热气,热气进入零件筒对零部件供热,零部件受热水分会蒸发,然后被烘干,热气会经过零部件、排水腔、集水箱、排水管,然后排出机壳外,热气在机壳内形成对流,有助于提升烘干效率。脱水烘干后,取出零部件即可。
本实用新型同时设置脱水机构和烘干机构,在脱水的同时对零部件烘干,与传统的方式相比,本设备减少了中转运输的工序,同时进行两项加工,大大的提高了加工效率,而且对零部件烘干彻底;零件筒内没有设置转轴,零部件烘干后,直接将零件筒内的零部件舀出即可,不需要一一抓取,节省劳动力,提升效率。
对基础方案的改进得到的优选方案1:所述零件筒底部呈锥状;锥状的零件筒有利于对零部件自动沥水,同时便于稳定的放入安装架内。
对基础方案的改进得到的优选方案2:所述筒盖设有密封圈,密封圈能够使筒盖与零件筒密封效果更好,避免热气从筒盖与零件筒之间的缝隙排出,提高热气的利用率,节约能量,提高加工效率。
对基础方案的进一步优化得到的优选方案3:所述安装架与零件筒可拆卸连接;便于将零部件放入零件筒和便于将零部件从机体内取出,尤其是取出时,只需要将零件筒取出,将零部件倒出即可,不需要一一抓取,操作方便、省时省力,大大提高了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零部件脱水烘干一体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和附图说明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机壳1、转盘2、安装架3、零件筒4、转轴5、电机6、集水箱7、排水管8、筒盖9、热气管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鹏雷汽车配件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鹏雷汽车配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4628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垂直法单晶生长用坩锅
- 下一篇:一种用于电镀行车的井字型滑块小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