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锅炉烟气成分快速检测取样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934589.2 | 申请日: | 2015-11-1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010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8 |
| 发明(设计)人: | 沈跃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G01N1/24 | 分类号: | G01N1/24;G01N1/34 |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周清华 |
| 地址: | 51008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锅炉 烟气 成分 快速 检测 取样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锅炉烟气成分检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锅炉烟气成分快速 检测取样系统。
背景技术
火力发电厂锅炉燃烧后的烟气中含有O2、NO、CO2、SO2等成分,对其浓 度进行测量是锅炉及其脱硫、脱硝系统运行、诊断和优化的基础,在锅炉烟道 上安装有多种烟气成分的在线测量装置,如用于锅炉燃烧的氧化锆氧量计,测 量O2浓度;用于脱硫和脱硝系统运行的连续排放监测系统(CEMS,Continuous EmissionMonitoringSystem),测量NO,CO,CO2,SO2等;这些检测或监测 装置通过测量烟道中某点的烟气成分,实现运行控制或运行监视。
由于大型锅炉的烟道具有较大的尺寸,烟气成分在烟道中的浓度分布不仅 存在空间不均匀性;而且锅炉机组在自动电网控制(AGC)投入情况下,还存 在时间不均匀性,有限几个位置的烟气成分浓度难以满足锅炉的优化运行控制, 尤其是对于SCR脱硝系统的喷氨控制,一台600MW机组的锅炉可能只凭2个 点的NO浓度去控制喷氨总量,这显然是比较粗放的。而大规模增加烟气测量 装置成本较高。于是,电厂经常通过不定期开展性能试验的方法来优化锅炉及 其脱硫脱硝系统的运行。
但性能试验仍然无法解决快速检测以根据实时运行工况对锅炉运行参数进 行相关调整的问题;而且性能试验是在一定条件下的烟气成分浓度分布结果, 无法实现完全自动化控制。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进行快速检测的锅炉烟气成分快速检测取样 系统。
一种锅炉烟气成分快速检测取样系统,包括:
烟道取样管,与锅炉烟道连接,所述烟道取样管的数量不少于3,用于将所 述锅炉烟道中的烟气传输至烟气分离装置;
所述烟气分离装置,用于对所述烟道取样管取样到的烟气进行飞灰分离;
连接管,与所述烟气分离装置连接,用于将所述烟气分离装置分离飞灰后 的烟气分成两路;其中,一路连接抽气装置,另一路用于连接至检测装置;
所述抽气装置,用于通过所述连接管连续抽取所述烟气分离装置中进行飞 灰分离后的烟气。
上述锅炉烟气成分快速检测取样系统,由于抽气装置可以通过所述连接管 连续抽取所述烟气分离装置中进行飞灰分离后的烟气,烟气分离装置可以对所 述烟道取样管从锅炉烟道中取样到的烟气进行飞灰分离,再通过抽气装置将锅 炉烟道中的烟气连续不断地从锅炉烟道中抽出,可以减少检测装置进行检测时 需要从锅炉烟道中抽取烟气的时间,使与连接管连接的检测装置能够快速地进 行锅炉烟气成分检测。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实施方式的锅炉烟气成分快速检测取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锅炉烟气成分快速检测取样系统的控制装置的工作流程图;
图3为各个检测电池阀开启与关闭的时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 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 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 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 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 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或/和”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 组合。
如图1所示,一种实施方式的锅炉烟气成分快速检测取样系统,包括:
烟道取样管110,与锅炉烟道200连接,所述烟道取样管110的数量不少于 3,用于将所述锅炉烟道200中的烟气传输至烟气分离装置130。
所述烟气分离装置130,与所述烟道取样管110连接,用于对所述烟道取样 管110取样到的烟气进行飞灰分离。烟气分离装置130可以为旋风子。
连接管150,与所述烟气分离装置130连接,用于将所述烟气分离装置130 分离飞灰后的烟气分成两路。其中,一路连接抽气装置170,另一路用于连接至 检测装置19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未经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3458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烟气成分检测装置
- 下一篇:大气水汽主动收集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