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椎间盘穿刺注射针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925788.7 | 申请日: | 2015-11-1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631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20 |
| 发明(设计)人: | 崔冠宇;田伟;刘波;何达;孙宇庆;刘亚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积水潭医院 |
| 主分类号: | A61B17/34 | 分类号: | A61B17/34;A61M3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徐宁;何家鹏 |
| 地址: | 100035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椎间盘 穿刺 注射针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椎间盘穿刺注射针,属于医疗器械领域。
背景技术
椎间盘造影是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常用检查手段,在进行椎间盘造影时需要 先对椎间盘进行穿刺,然后向椎间盘内注射造影剂。而为了治疗椎间盘退变性疾 病需要向已穿刺的椎间盘内注射细胞因子或移植细胞。但是椎间盘穿刺会对椎间 盘造成一定损伤并会加剧椎间盘退变。椎间盘穿刺时,穿刺医师需要先在透视下 进行定位,然后局部麻醉后在透视引导下,穿刺针依次穿过皮肤、肌层和外层纤 维环后进入髓核中央。而现有的椎间盘穿刺针由于没有控制刺入深度的结构,因 此造成穿刺过程中需要反复透视和反复穿刺进而确定穿刺深度,如果穿刺过深会 加重患者的椎间盘损伤,而穿刺过浅则到达不了靶点,同时长时间的透视还会使 医师和患者受辐射量增加。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穿刺深度可控的椎间盘穿刺注 射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椎间盘穿刺注射针, 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针座,在所述针座上紧固连接一中空的注射针;在所述注 射针内插置一针芯;所述注射针的针尖设置为斜切面,在所述注射针靠近所述针 尖的一端的管壁上相对设置两限位板;每一所述限位板靠近所述针尖的一端呈矩 形,远离所述针尖的一端呈渐缩的三角形。
所述针座为中空的棱柱结构且与所述注射针连通。
在所述限位板与所述针尖之间的所述注射针的表面设置有观察穿刺深度的刻 度线。
所述限位板开设有刃口;所述限位板设置在距离所述针尖位置3.2~9.2mm处。
所述注射针的直径为0.6~1.6mm。
所述限位板的厚度为0.3mm。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以下优点:1、本实用新型由于在 注射针靠近针尖的一端的管壁上相对设置两限位板,在注射针的表面设置有刻度 线,因此可以即时了解穿刺的深度并加以控制,达到快速到达靶点,减少反复透 视的辐射对人体伤害及椎间盘损伤的目的。2、本实用新型的限位板为靠近针尖的 一端呈矩形,远离针尖的一端呈渐缩的三角形的流线型结构,因此在进行穿刺时 减少了对椎间盘组织的摩擦和损伤。3、本实用新型的针座由于为中空的棱柱结构, 因此在使用时便于捏持,同时中空结构可用于与注射器连接,进行造影剂、细胞 因子注射或者移植细胞。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一针座1,在针座1上紧固连接一中空的注射 针2。在注射针2内插置一针芯3,针芯3用于防止穿刺过程中肌肉等软组织进入 针管后再被注射进入椎间盘中。注射针2的针尖21设置为斜切面,用于提高穿刺 效率。在注射针2靠近针尖21的一端的管壁上相对设置两限位板4,每一限位板 4靠近针尖21的一端呈矩形,远离针尖21的一端呈渐缩的三角形,进而形成一流 线型结构,限位板4用于在穿刺时呈矩形的一端不会穿过致密的外侧纤维环,保 证不会穿刺位置过深,呈三角形的一端则为了便于退针。
上述实施例中,针座1为中空的棱柱结构且与注射针2连通,用于在使用时 便于捏持,同时中空结构可用于与注射器连接,进行造影剂、细胞因子注射或者 移植细胞。
上述实施例中,限位板4开设有刃口,限位板4可设置在距离针尖21的位置 3.2~9.2mm处。
上述实施例中,注射针2的直径为0.6~1.6mm。
上述实施例中,限位板4的厚度为0.3mm。
上述实施例中,在限位板4与针尖21之间的注射针2的表面设置有刻度线, 便于术者即时了解穿刺的深度。
本实用新型在工作时,首先将椎间盘处表皮稍微扩张,然后将本装置在透视 环境下插入到患者椎间盘内,并根据注射针2表面的刻度线确认插入深度。若操 作有误插入超过预设值时,由于设置有限位板4,限位板4前端的矩形结构不能穿 过致密的外侧纤维环,因此不会出现穿刺过深加剧椎间盘退变的问题。当穿刺结 束后,抽出针芯3,然后通过注射器向注射针2内注射治疗用的移植细胞、细胞支 架、细胞因子或者诊断用的造影剂,进而完成椎间盘造影。
上述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其中各部件的结构、连接方式等都是 可以有所变化的,凡是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行的等同变换和改进, 均不应排除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积水潭医院,未经北京积水潭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2578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妇产科止血囊
- 下一篇:一种纳米电纺丝血栓切除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