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倒艉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911641.2 | 申请日: | 2015-11-1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315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06 |
| 发明(设计)人: | 潘海伟;唐先兵;占旭峰;胡建军;王海平;张文堃;赵林茂;李舟;张玮;曾琼;洪春华;郑小从;陈刚;唐文龙;陶泉 | 申请(专利权)人: | 台州市五洲船业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3B15/00 | 分类号: | B63B15/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18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船桅,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倒艉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艉桅往往是柱体直接焊接在艉舷墙顶板上,无法放倒或拆卸,不仅换灯不方便,船舶拖带也会受影响;或者柱体顶部设有多根钢丝绳,钢丝绳从不同方向与艉舷墙顶板固定,柱体底部与艉舷墙顶板法兰连接,如要放倒艉桅,不仅钢丝绳需要松开,柱体也必须从艉舷墙顶板上拆下来,需要多个人同时配合才能完成,且拆卸时柱体容易晃动而发生危险。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而且更加安全的倒艉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倒艉桅,包括桅柱、控制部和铰接设置在控制部上的控制油缸,所述桅柱包括柱体和桅体,所述柱体一端设有与艉舷墙顶板相固定的底座,所述柱体上远离底座的一端为与桅体相抵触的抵触端,所述控制油缸一端与控制部相互铰接,所述控制油缸上设有伸缩轴,所述伸缩轴上远离控制油缸的一端与桅体相铰接。
优选的,所述的抵触端上设有第一抵触板,所述桅体上与抵触端相抵触的一端设有可以抵触板相抵触的第二抵触板。
优选的,所述的还包括限位装置,所述限位装置包括第一抵触板和桅体与柱体呈90°时相抵触的第二抵触板,所述第一抵触板固定设置在柱体的抵触端侧壁上,所述第二抵触板固定设置在桅体上与抵触端相邻的一端侧壁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倒艉装置上的桅体主要是通过铰接设置在桅体与柱体的一侧,通过控制油缸来自由的控制桅体与柱体所构成的夹角,能够轻松实现本装置的快速倒桅或是将桅体竖直设置在柱体上的操作,操作更加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倒艉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倒艉装置实施例的倒桅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B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1、桅柱;11、柱体;111、底座;112、上抵触板;12、桅体;121、安装端;122、铰接端;123、下抵触板;2、控制部;3、控制油缸;31、伸缩轴;4、限位装置;41、第一抵触板;42、第二抵触板;43、抵触端面。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4对本实用新型倒艉装置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倒艉装置,包括桅柱1、控制部2和铰接设置在控制部2上的控制油缸3,所述桅柱1包括柱体11和桅体12,所述柱体11一端设有与艉舷墙顶板相固定的底座111,所述柱体11上远离底座111的一端为与桅体12相抵触的抵触端,所述控制油缸3一端与控制部2相互铰接,所述控制油缸3上设有伸缩轴31,所述伸缩轴31上远离控制油缸3的一端与桅体12相铰接。本可倒艉桅上的桅体12主要是通过铰接设置在桅体12与柱体11的一侧,通过控制油缸3来自由的控制桅体12与柱体11所构成的夹角,能够轻松实现本装置的快速倒桅或是将桅体12竖直设置在柱体11上的操作,操作更加安全可靠。
其整个桅体12的侧壁上还设有用于与伸缩轴31相互铰接的铰接端122,通过铰接端122的作用能够大大方便其桅体12与控制油缸3的连接。
所述的抵触端上设有上抵触板112,所述桅体12上与抵触端相抵触的一端设有可以抵触板相抵触的下抵触板123。通过上抵触板112和下抵触板123的作用,能够使得通过控制油缸3控制桅体12竖直设置在柱体11上时,增大柱体11与整个桅柱的抵触面积,从而能够使得桅体12竖直在柱体11上时,整个可倒艉桅结构更加的牢固,安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台州市五洲船业有限公司,未经台州市五洲船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1164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