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脱脂线冷凝水再回收利用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902081.4 | 申请日: | 2015-11-1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229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1 |
| 发明(设计)人: | 李长春;赖友夫;李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友富薄板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 代理公司: | 苏州广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34 | 代理人: | 孙德荣 |
| 地址: | 2236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脱脂 冷凝 回收 利用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油脂水处理,特别是涉及一种脱脂线冷凝水再回收利用系统。
背景技术
冷轧带钢在轧制过程中,处于工艺上的需要,通常用棕隔油或类似的人工合成油 作为润滑剂。这种润滑剂会在带钢表面留下一层油膜,而这层油膜在退火炉中退火时,因为 热分解会出现渗碳现象和形成残渣,影响带钢成分和表面清洁,继而影响后续加工质量,因 此,必须进行表面脱脂(油膜层)。
脱脂线工艺段是生产镀锌带钢的必要工序,在脱脂生产线中,主要是对带钢表面 的油膜进行清洗及清理,完成带钢脱脂工序。然后,脱脂时形成大量的带有油脂的废水,带 有大量的环境污染物,不能直接排放或者是再利用,浪费了大量的水资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脱脂线冷凝水再回收利用系统,主要 针对带钢脱脂线产生的废油水进行处理,其油水处理量大、效率高、整个系统设计简单,经 济实惠,完全能够满足油水的处理需求,达到排放标准或者是水资源重新利用要求。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脱脂线冷凝 水再回收利用系统,包括依次相连接的乳化液存储池、隔油池、破乳池、初尘池、细菌池、初 次混凝池、二次混凝池、沉淀池、气浮槽、缓冲池及巴歇槽。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例中, 所述隔油池设有两个隔板,将隔油池隔成左、中、右三个工作腔,并且左工作腔上部设有刮 油机构。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例中,所述破乳池内腔中部设有三个进气管,上部设有 液位浮球,底部连接有抽泥装置。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例中,所述细菌池中间设有间隔板。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例中,所述初次混凝池及二次混凝池上部中间分别设有 搅拌装置。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例中,所述沉淀池内腔底部设有与沉淀池底平面成45度 角度设置的挡泥板。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例中,所述缓冲池内腔中间设有一手动平板闸阀,将缓 冲池隔成两个腔室。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脱脂线冷凝水再回收利用系统,主要 针对带钢脱脂线产生的废油水进行处理,其油水处理量大、效率高、整个系统设计简单,经 济实惠,完全能够满足油水的处理需求,达到排放标准或者是水资源重新利用要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 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 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 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脱脂线冷凝水再回收利用系统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 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 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 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脱脂线冷凝水再回收利用系统,包括依次相连接的乳化液存储池1、隔油池2、 破乳池3、初沉池4、细菌池5、初次混凝池6、二次混凝池7、沉淀池8、气浮槽9、缓冲池10及巴 歇槽11。
所述隔油池2设有两个隔板21,将隔油池隔成左、中、右三个工作腔,并且左工作腔 上部设有刮油机构22,乳化液存储池1上部连接有废油进管12,脱脂线的废油脂水从废油进 管12进入乳化液存储池1进行存储,然后进入隔油池2,在隔油池2的左工作腔进行沉淀,由 于油水质量不同,油质量轻,漂浮在工作腔上部,然后利用刮油机构22将表面油层刮掉,然 后再经中、右工作腔后进入破乳池3。
所述破乳池3内腔中部设有三个进气管31,上部设有液位浮球32,底部连接有抽泥 装置33,进气管33与外部气体压缩机相连接,利用高气压将流入乳池池3内的油水的油脂进 行爆破,致使油脂变密度变得更小,然后流入初沉池4后进入细菌池5。
所述细菌池5中间设有间隔板51,细菌池5中加入专用细菌,将油水中的油脂吃掉, 而间隔板51的高度为细菌池总高的三分之二,可遮挡细菌流入下道水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友富薄板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友富薄板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0208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