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吸痰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900911.X | 申请日: | 2015-11-1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085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30 |
| 发明(设计)人: | 陈娇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 |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 |
| 代理公司: | 重庆信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8 | 代理人: | 江涛 |
| 地址: | 402160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吸痰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吸痰器。
背景技术
吸痰器,作为一种治疗工具,在患者出现呼吸道积痰的情况下,常通过吸痰器将气管内的痰吸出。现目前比较常用的是吸痰机,吸痰机价格昂贵、体积较大、移动不方便,并且需要专业人员进行操作;而一些手动吸痰器设置了电子设备,结构较为复杂,吸痰时不便于手持,给医务人员增加了工作难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吸痰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吸痰器,包括吸管和负压积痰袋,所述吸管和负压积痰袋连接贯通,在所述吸管上设有控制阀,所述控制阀与吸管连接贯通,所述控制阀内设有活塞,该活塞上设有压杆,所述压杆伸出控制阀,该压杆的伸出端上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压杆上,另一端与控制阀外侧壁的对应位置连接固定;在所述压杆上设有安全环,所述安全环的一端挂接在压杆上,另一端挂接在控制阀上;在所述负压积痰袋的中部连接有抽气管,所述抽气管还连接有气囊,所述气囊与抽气管之间设有出气阀。
采用上述结构,在吸管上设置控制阀,并在控制阀上设置安全环,安全环拉紧压杆,并使压杆压紧弹簧,并使活塞伸入吸管内堵住吸管,负压积痰袋是空瘪的负压状态,气囊也是封闭状态,这样,从吸管到气囊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在使用前能起到防菌的作用,提高安全性;使用时,取下安全环,压簧回弹,压杆向控制阀外伸出,活塞离开吸管内腔,空气进入吸管,在大气压作用下,负压积痰袋充气胀大,此时,操作气囊往负压积痰袋里吸气,可将口腔内的痰液吸出,当气囊的容积到位时,按下压杆,活塞堵住吸管,松开出气阀,操作气囊排气,排完气体后,关闭出气阀,松开压杆,再操作气囊吸气,继续吸痰,如此反复,直到痰液被吸完或负压积痰袋装到位为止,结构简单,操作便捷,携带方便,患者也可自行操作,适用范围广。
为了提高单位时间内的吸痰量,缩短了吸痰时间,提高对患者的护理效率,作为优选,所述吸管的入口端为半球体结构,在所述半球体结构上设有多个吸孔,多个所述吸孔均与吸管连接贯通。
为了加大吸孔的孔径,避免痰液堵塞吸孔,作为优选,多个所述吸孔的形状为正六边形,该正六边形的直径为1~2mm。
为了便于操作和排出气体,作为优选,所述气囊包括气管和拉杆,所述拉杆的一端设有活塞板,该活塞板的一端伸入气管内,所述气管的内腔壁与活塞板的外侧壁滑动配合连接。
为了进一步提高患者喉部的舒适度,作为优选,所述吸管和半球体结构均由软型硅橡胶材料制成。
为了简化工艺,便于生产和使用,作为优选,所述吸管和半球体结构为注塑一体成型。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设置控制阀、出气阀和气囊等部件,可以连续进行吸痰操作,结构简单、携带方便、操作简捷、适用范围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处放大图。
图3为控制阀的工作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4为吸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由吸管1和负压积痰袋2等组成,所述吸管1和负压积痰袋2连接贯通,所述吸管1的入口端设有注塑一体成型的半球体结构,在所述半球体结构上设有多个吸孔11,多个所述吸孔11均与吸管1连接贯通,多个所述吸孔11的形状为正六边形,该正六边形的直径为1~2mm,优选为1.5mm。
在所述吸管1上设有控制阀3,所述控制阀3与吸管1连接贯通,所述控制阀3内设有活塞31,该活塞31上设有压杆32,所述压杆32伸出控制阀3,该压杆32的伸出端上套设有弹簧33,所述弹簧33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压杆32上,另一端与控制阀3外侧壁的对应位置连接固定;在所述压杆32上设有安全环6,所述安全环6的一端挂接在压杆32上,另一端挂接在控制阀3上;在所述负压积痰袋2的中部连接有抽气管4,所述抽气管4还连接有气囊,所述气囊包括气管51和拉杆52,所述拉杆52的一端设有活塞板53,该活塞板53的一端伸入气管51内,所述气管51的内腔壁与活塞板53的外侧壁滑动配合连接;在所述气管51与抽气管4的连接处设有出气阀5。
所述吸管1和半球体结构均由软型硅橡胶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未经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0091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有自动连接头的引流袋装置
- 下一篇:一种拔火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