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调节工学牵引枕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890667.3 | 申请日: | 2015-11-0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265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06 |
| 发明(设计)人: | 汤晨曦;胡毓诗 | 申请(专利权)人: | 汤晨曦;胡毓诗 |
| 主分类号: | A61F5/045 | 分类号: | A61F5/045 |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奇智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40 | 代理人: | 郭霞 |
| 地址: | 610000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调节 工学 牵引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牵引枕,尤其涉及一种可调节工学牵引枕。
背景技术
对于颈椎病的发病机理,现代生物力学较为公认的是动静力失衡理论。静力平衡系统包括椎体、附件、椎间盘、关节突关节及韧带组织结颈椎曲度改变,可以使颈椎负荷的重力线发生偏移,造成局部力学平衡失调,导致颈椎病的发生;动力平衡系统包括附着于椎体及关节的肌肉组织。现有枕头多事普通软枕、普通硬枕和可记忆枕,可调节作用差,同时难以做到针对性的作用于深部肌肉、小关节等区域,也导致它们的治疗效果欠缺或欠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可调节工学牵引枕。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可调节工学牵引枕,包括枕体,所述枕体上设置有小关节调整区和棘突放置区,所述小关节调整区设置在所述棘突放置区的两侧,所述小关节调整区内设置有多个调整柱。
具体地,以所述枕体靠近人体的一端为前端,所述枕体为流线弧形结构,所述枕体的前端高度大于其后端的高端,所述小关节调整区和所述棘突放置区均位于所述枕体的前端,所述小关节调整区和所述棘突放置区的中线与人体睡眠时的中线平行。
具体地,所述调整柱的数量为14个,14个所述调整柱对称分布在所述棘突放置区两侧的所述小关节调整区内,所述调整柱包括基座、柱体和纵向调节器,所述基座安装在所述纵向调节器上,并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所述柱体的下端与所述基座固定连接。
具体地,所述纵向调节器的移动方向与所述小关节调整区的中线垂直,所述柱体内设置有双柱螺纹调节结构。
进一步,所述调整柱还包括柱头和微动缓冲装置,所述微动缓冲装置设置在所述柱体的下端与所述基座之间,所述柱头设置在所述柱体的上端,所述柱头为柔性记忆材料的半球形结构。
优选地,所述棘突放置区的中部设置有凹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一种可调节工学牵引枕,其整体呈流线弧形,从而起到纵向牵引作用,又通过设置多个可调节的调整柱,使使用者在使用时,调整柱直接作用于肌肉、横突和关节突关节,以达到肌肉的放松和小关节紊乱的调整,可调节装置可以根据使用者颈部情况的改变进行调节以更贴合使用者颈椎,发挥最大作用,同时助于颈椎生理弧度的恢复,逐步的改善使用者的颈椎状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可调节工学牵引枕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调整柱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调节工学牵引枕,包括枕体1,枕体1上设置有小关节调整区3和棘突放置区2,小关节调整区3设置在棘突放置区2的两侧,小关节调整区3内设置有14个调整柱4,14个调整柱4对称分布在棘突放置区2两侧的小关节调整区3内,以枕体1靠近人体的一端为前端,枕体1为流线弧形结构,枕体1的前端高度大于其后端的高端,小关节调整区3和棘突放置区2均位于枕体1的前端,小关节调整区3和棘突放置区2的中线与人体睡眠时的中线平行,棘突放置区2的中部设置有凹槽。
如图2所示,调整柱4包括基座9、柱体7和纵向调节器6,基座9安装在纵向调节器6上,并通过螺钉5固定连接,柱体7的下端与基座9固定连接,纵向调节器6的移动方向与小关节调整区3的中线垂直,柱体7内设置有双柱螺纹调节结构,调整柱4还包括柱头10和微动缓冲装置8,微动缓冲装置8设置在柱体的下端与基座9之间,柱头10设置在柱体7的上端,柱头10为柔性记忆材料的半球形结构。
本实用新型一种可调节工学牵引枕的工作原理如下:
由图1所示,枕头外观为流线弧形,枕高和弧度根据用户的个人数据确定(正常人枕头的高度以仰卧时头与躯干保持水平为宜,即仰卧时枕高一拳,侧卧时枕高一拳半,因此一般来说枕高以10-15cm较为合适)。
棘突放置区2有较软材料填充,中间有沟陷,用于透气,枕体1非作用区域用记忆棉填充,侧卧时可以给颈椎一个稳定且持续的纵向牵引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汤晨曦;胡毓诗,未经汤晨曦;胡毓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9066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