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前悬架控制臂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862223.9 | 申请日: | 2015-10-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308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06 |
| 发明(设计)人: | 陈泳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望锦机械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G7/00 | 分类号: | B60G7/00 |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郑建华;钱成岑 |
| 地址: | 6102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悬架 控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控制臂,尤其是涉及一种汽车前悬架控制臂。
背景技术
在汽车麦弗逊前悬架的设计中,控制臂是底盘承载纵向力和侧向力的关键部件。 整车在制动、转向等各种工况下的行车载荷都会作用在控制臂上,在车辆运行中,一 旦因该部件强度不够而导致失效,则会发生严重的车辆和人身事故。
传统的控制臂部件的设计都采用了高强度的实心铸钢件,以确保结构的可靠性。 但是,在全球降低燃油消耗和降低碳排放等环保新形势下,汽车轻量化设计的需求迫 在眉睫,并逐渐占据了首要地位。怎样在保证强度的前提下优化设计,降低整车质量 成为新的挑战。
目前,控制臂的设计逐渐形成了采用铝合金锻造的减重设计思路,但是,由于工 艺性较差和材料本身性能局限,难以批量生产,而且,所设计的产品结构常常会因结 构强度的需要而致使结构设计粗壮笨重,造成减重效果差;或者因强度不足而容易出 现疲劳断裂,或者在局部出现高应力集中,导致产品结构承载时出现应力集中,高应 力区的存在也会大大降低产品的疲劳寿命,甚至导致疲劳断裂的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 加工容易的汽车前悬架控制臂,不仅在设计结构上能够满足底盘高载荷的强度需要, 而且减重效果好。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汽车前悬架控制臂, 包括控制臂本体和前减震组件安装座,所述控制臂本体呈人字形结构,在控制臂本体 顶部固定连接前减震组件安装座,在控制臂本体两个分支上分别设置后减震组件安装 孔、球铰组件安装孔,所述后减震组件安装孔、球铰组件安装孔、前减震组件安装座 共同形成三角形结构。
优选地,所述控制臂本体与前减震组件安装座的连接处设置有圆弧过渡部。
优选地,所述的圆弧过渡部半径为R40-R50mm。
优选地,所述的控制臂本体中部开设翻边增强孔。
优选地,还包括加强板,在加强板上开设减重孔,所述加强板固定连接在控制臂 本体中部,且所述减重孔与翻边增强孔相通。
优选地,所述的加强板与控制臂本体之间焊接固定。
优选地,所述的加强板和/或控制臂本体是采用高强钢材料S550MC制成的钣金件。
优选地,所述的前减震组件安装座与控制臂本体之间焊接固定。
优选地,所述的前减震组件安装座是管状件。
优选地,所述的前减震组件安装座是钢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控制臂本体呈人字形结构,其 两个分支上分别设置后减震组件安装孔、球铰组件安装孔,且后减震组件安装孔、球 铰组件安装孔与前减震组件安装座共同形成三角形结构,结构简单,通过这种三角形 支撑结构能够使得控制臂实现以相对较轻的结构重量满足其高刚度、高强度和良好的 疲劳耐久性能要求,从而有效地满足其承受汽车行驶时底盘载荷的结构高刚性要求, 同时,又可实现减重效果好的目标,加工容易,易于实现大批量生产,具有很高的性 价比。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前悬架控制臂的结构图。
图2为图1中的加强板的结构图。
图中部品标记名称:1-控制臂本体,2-加强板,3-前减震组件安装座,11-后减震 组件安装孔,12-翻边增强孔,13-球铰组件安装孔,14-圆弧过渡部,21-减重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 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 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的一种汽车前悬架控制臂,主要包括控制臂本体1和前减震组件安装 座3,所述控制臂本体1呈人字形钣金结构,在控制臂本体1中部开设翻边增强孔12, 在控制臂本体1顶部焊接固定前减震组件安装座3,所述控制臂本体1两个分支尾端 的翻孔构成后减震组件安装孔11和球铰组件安装孔13,所述后减震组件安装孔11、 球铰组件安装孔13、前减震组件安装座3共同形成三角形结构。其中,所述前减震组 件安装座3采用钢管等管状件,其中心孔即形成前减震组件安装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望锦机械有限公司,未经四川望锦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6222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