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太阳能热电集成式热水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856248.8 | 申请日: | 2015-10-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397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17 |
| 发明(设计)人: | 王硕;范滔;冉宏霞;刘瑞峰;张雨阳;苑进社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师范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2S40/42 | 分类号: | H02S40/42;H02S40/44;H02S40/22 |
| 代理公司: | 北京海虹嘉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9 | 代理人: | 谢殿武 |
| 地址: | 400047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太阳能 热电 集成 热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利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太阳能热电集成式热水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太阳能电池板多数采用TPT背板加玻璃盖板层压结构,多个单晶硅或多晶硅太阳能电池串并联排列,通过层压形成太阳能电池平板组件,通过将多个组件按要求串并联形成阵列实现电能输出,从而组成了一个太阳能电池发电系统;由于太阳能电池片在接收太阳能的时候,会产生大量的热量,由于TPT背板散热效果较差,会影响太阳电池板的输出特性;目前人们针对这样的问题,只想到采用散热结构来对太阳能电池装置进行散热,还没有充分考虑对这部分热量的再利用问题;此外,太阳能电池片裸露在空气中,其表面容易受到污染,降低了能量转换率,缩短了使用寿命。
因此,就需要一种太阳能热电集成式热水装置,在满足散热需要的同时能够利用这些热量加热生活用水,而且能够有效防止太阳能电池片的表面受到污染,保证能量转换率,延长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太阳能热电集成式热水装置,在满足散热需要的同时能够利用这些热量加热生活用水,而且能够有效防止太阳能电池片的表面受到污染,保证能量转换率,延长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太阳能热电集成式热水装置,包括热水器和热电集成框架,所述热电集成框架中设有透光镜及导热底板,所述导热底板的内表面连接有太阳能光伏电池片模组;所述透光镜与太阳能光伏电池片模组之间形中空腔;所述导热底板的外表面设有与导热底板紧密连接的热水管,所述热水管的进水端连接有进水管、出水端连接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与热水器相连。
进一步,所述进水管设在热电集成框架的底部,所述出水管设在热电集成框架的顶部。
进一步,所述中空腔为一密封腔且中空腔内设有分子筛子干燥剂。
进一步,所述太阳能光伏电池片模组通过导热层设置于导热底板上。
进一步,所述热水管为铜管。
进一步,所述太阳能光伏电池片模组的表面喷涂有液体玻璃层。
进一步,所述导热底板为铝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太阳能热电集成式热水装置,在太阳能光伏电池片模组下设置导热底板,导热底板下设置热水管,散热效果好,在满足散热需要的同时能够利用这些热量加热从进水管进入的水,加热后的水通过出水管输至热水器进行充分利用;太阳能光伏电池片模组所生成的电力可储存在蓄电池中,或者为本装置的水泵等设备相连供电以自用;在太阳能光伏电池片模组上设有透光玻璃并形成中空腔,保证吸光性能和热量传导性能,并能够有效防止太阳能电池片的表面受到污染,保证能量转换率,延长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A剖视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太阳能热电集成式热水装置,包括热水器1和热电集成框架2,所述热电集成框架2中设有透光镜3及导热底板4,所述导热底板4的内表面连接有太阳能光伏电池片模组5;所述透光镜3与太阳能光伏电池片模组5之间形中空腔6;所述导热底板4的外表面设有与导热底板4紧密连接的热水管7,所述热水管7的进水端连接有进水管8、出水端连接有出水管9,所述出水管9与热水器1相连;热电集成框架2可采用铝合金制成;透光镜3可供光线透过,并对太阳能光伏电池片模组5的外表面形成保护作用;导热底板4采用导热金属制成,优选为铝板;热水管7可为铜管,并通过焊接方式固定于导热底板4上,可呈蛇形盘管结构;在太阳能光伏电池片模组5下设置导热底板4,导热底板4下设置热水管7,散热效果好,在满足散热需要的同时能够利用这些热量加热从进水管8进入的水,加热后的水通过出水管9输至热水器1进行充分利用;太阳能光伏电池片模组5所生成的电力可储存在蓄电池中,或者为本装置的水泵等设备相连供电以自用;在太阳能光伏电池片模组5上设有透光玻璃并形成中空腔6,保证吸光性能和热量传导性能,并能够有效防止太阳能电池片的表面受到污染,保证能量转换率,延长使用寿命。
本实施例中,所述进水管8设在热电集成框架2的底部,所述出水管9设在热电集成框架2的顶部;使用时水沿着各管道从下往上流动,有利于充分受热,提高热量利用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师范大学,未经重庆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5624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逐比特控制的突发自动增益控制电路
- 下一篇:太阳能光伏板的连接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