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端口分频电调天线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836480.5 | 申请日: | 2015-10-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698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02 |
| 发明(设计)人: | 宋茂盛;赵黎明;朱智华;王智君;杨云罡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健博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Q23/00 | 分类号: | H01Q23/00 |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宁兵兵 |
| 地址: | 528061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端 分频 天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线通讯设备的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针对多端口的分频电调天线。
背景技术
移动通信技术在飞速发展,目前第四代移动通信已经占据主导位置,但传统的第二代以及第三代移动通信在一定的时间内还将并存,这样就导致了运营商对天线的需求向多系统多端口方向发展,同时,站点资源紧张,天线的小型化发展要求也变得更加强烈。有设计人设计了一种天线系统,具体参照专利号为201310165973.6的《一种极宽带多频道之偏位移分频天线系统》,当中提到通过分频副反射镜反射低频讯号,将该低频讯号由该映像电波收发机构所接收,高频讯号穿透该分频副反射镜,由主电波收发机构所接收,以满足频宽要求。但是在实践中发现,这种天线占据空间过大,安装要求也太高,影响了实际应用。
现代移动通信的飞速发展,要求在固定带宽内通过的数据和语音数据日益增加,在同一传输介质内会存在很多不同频率的信号,由于传输介质都具有一定的非线性特性,这些不同频率的信号混合在一起产生一种杂散信号——无源互调(PassiveInter-Modulation,PIM)。无源互调失真是指两个或更多不同频率的信号混合输入到无源器件中,在其它频率产生幅度不同的互调产物,其中PIM失真主要和电流密度有关系,因此对于可能产生PIM的源头应尽可能减少电流密度,进而保证PIM稳定性,减小基站系统信号之间的互相干扰。基站天线的振子是通过金属螺丝钉固定到反射板上的,这种固定方式对于振子和反射板之间的接触电阻是非常敏感的,而且接触电阻会根据金属螺丝钉的松动而改变,导致PIM不稳定,而且基站天线工作于户外,由于空气的湿度,会在振子和反射板之间产生氧化物,导致PIM变差。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端口分频电调天线。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多端口分频电调天线,包括反射板和馈电网络模块,所述馈电网络模块包括有移相器模块、与移相器模块连接的分频器阵列、与移相器模块连接的功分器,所述反射板的背面与分频器阵列连接,所述反射板的正面通过不导电方式安装有偶极子单元组成的宽频偶极子阵列,其中所述偶极子单元的中心频率波长为λ。
作为一个优选项,所述偶极子单元包括有两列相互正交的振子臂、一对分别连接有两个辐射臂的馈电片和用于固定馈电片的绝缘夹件。
作为一个优选项,所述偶极子单元包括有末端短路偶极子单元和末端开路偶极子单元。
作为一个优选项,所述偶极子单元包括位于左、右两端各两个末端短路偶极子单元和位于中间处的八个末端开路偶极子单元,所述左、右两端各五个偶极子单元的间隔为0.85~0.9λ,其余所述偶极子单元的间距为0.76~0.8λ。
作为一个优选项,所述分频器阵列包括微带电路板和微带电路板上的分频器组件,所述偶极子单元与分频器组件的射频信号输入端一一对应连接。
作为一个优选项,所述移相器模块包括有第一移相器组件和第二移相器组件,所述分频器组件上连接有射频信号输入端、对应第一射频信号输出线路的第一射频信号输出端、对应第二射频信号输出线路的第二射频信号输出端,所述分频器组件上的第一射频信号输出端、第二射频信号输出端分别对应与第一移相器组件、第二移相器组件连接,所述第一移相器组件还依次连接有与第一射频信号输出线路连接的第一射频信号输出功分器、中间分频器、外接功分器,所述第二射频信号输出线路通过第二射频信号输出功分器与第二移相器组件、中间分频器连接,所述外接功分器上连接有外接偶极子单元。
作为一个优选项,所述反射板的正面设置有与移相器模块连接的传动结构。
作为一个优选项,所述反射板上各个偶极子单元之间中心对称位置处设置有去耦隔离板,所述去耦隔离板上设置有隔离片,所述去耦隔离板的上端为锯齿状。
作为一个优选项,所述偶极子单元的两侧设置有侧隔板,其中所述侧隔板与偶极子单元中心的距离为0.22~0.25λ,所述侧隔板高度为0.16~0.20λ,所述侧隔板向外倾斜并与反射板之间形成夹角110~120°。
作为一个优选项,所述偶极子单元和反射板之间有塑料垫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健博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健博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3648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支管的管道热缩套件
- 下一篇:一种吸顶式天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