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容器降噪元件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835844.8 | 申请日: | 2015-10-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407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06 |
| 发明(设计)人: | 许伟;姚一峰;吴洪林;薛冠军;颜红岳;周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新电机(无锡)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G4/005 | 分类号: | H01G4/005;H01G4/35;H01G4/38 |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104 | 代理人: | 曹祖良 |
| 地址: | 214112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容器 元件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容器元件,具体的说是一种电容器降噪元件结构, 属于电容器元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对电力设备的噪音要求不断提高。电力电容 器是变电站、换流站中的一种常见设备。在电力电容器运行过程中,特别是 有高次谐波进入电容器支路,电容器在电动力的作用下就会发出噪音。
换流站大量使用并联、滤波电容器装置,因为本身就要起到滤除谐波的 作用,所以电容器要承受大量的高次谐波,此时电容器的噪音就不能被忽略, 必须采用一些手段对噪音进行治理。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之处,从而提供一种电容器降噪元 件结构,通过改变电容器元件的极板的带电极性,降低电容器工作时产生的 噪音。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电容器降噪元件结构包括多个电容器 元件串联段,多个电容器元件串联段依次串联连接成一体;每个电容器元件 串联段包括多个电容器元件,多个电容器元件并联连接成一体,其特征是: 每个电容器元件包括内层极板和外层极板,内层极板位于外层极板内侧,相 邻两个电容器元件的内层极板的带电极性不同,相邻两个电容器元件的外层 极板的带电极性也不同。
进一步的,内层极板和外层极板互相平行设置。
本实用新型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紧凑、合理,本实用新型改变相邻两个电容器元 件的极板的带电极性,起到降低噪音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图2为单个电容器元件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相邻的两个电容器元件结构图。
图4为现有技术中相邻两个电容器元件结构图。
附图标记说明:1-电容器元件串联段、2-电容器元件、3-内层极板、4- 外层极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本实用新型将结合附图中的实施例作进一步描述:
电容器极板在交流电建立的电场下,会因为受到变化的电场力而发生震 动。电容器内部有大量的电容元件,每个元件有面积非常大的极板,如果这 些元件在电容器运行过程中的震动接近电容器的固有频率,将会产生非常大 的噪音。
平板电容两个极板之间的引力一般由下式表示:
其中:ε-极板间的介电常数;A—极板的有效面积;d—极板间的距离; V—极板之间的电压。
可见,引起电容器极板震动的力,与极板见的介电常数ε,极板的有效 面积A,极板间的距离d和极板间的电压V有关系。
对于交流条件下运行的电容器,V为大小、方向都周期性改变的交流电 压,因此极板间的力也随着大小、方向发生变化。
电容器通常由多个电容体(一般称为元件)通过串并联构成,常见的接 线方式如图1所示(实际的电容器元件并联和串联的数量比上图多很多,图 1仅用来简化并说明原理),每个电容器元件串联段的多个电容器元件之间均 为并联关系。目前电容器的电容器元件因为电位相同,通常物理位置上是两 者紧紧靠在一起;多个电容器元件并联构成串联段以后,多个电容器元件串 联串联成一体。
电容器在交流电条件下工作时,两个极板在交流电场作用下产生相互的 力的作用发生震动,产生噪音。本实用新型主要针对多个元件并联条件下的 整体噪音情况进行讨论。“﹢”、“-”号用来标记带电情况不同的两个极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新电机(无锡)有限公司,未经日新电机(无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3584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