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三相保护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818907.9 | 申请日: | 2015-10-2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810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09 |
| 发明(设计)人: | 朱德宇;张洪昌;徐遵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德宇 |
| 主分类号: | H01H71/16 | 分类号: | H01H71/16 |
| 代理公司: | 湖州金卫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32 | 代理人: | 赵卫康 |
| 地址: | 20008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三相 保护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三相保护器。
背景技术
在诸如空调、冰箱等家用电器中都会用到压缩机,在电机工作中时常会遇到各种问题如转子失速、过载、环境温度过高、通风故障所引起的电流过大,对电器产生损伤,这个时候就会使用保护器,现有的保护器工艺复杂,价格昂贵,内部零部件的相互连接方式也使得保护器工艺复杂,制作周期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三相保护器,结构简单,利于实施,能对电器电机提供保护,避免电流过载。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新型三相保护器,包含外壳和端子插头,还包含动触组件、静触组件和连接所述动触组件在所述外壳上的连接装置;所述动触组件包含双金属片和设在所述双金属片上的动触点;所述静触组件包含多个支持件和设在所述支持件上且用于与所述动触点配合碰触的静触点;所述支持件数量为六个,其中三个设有所述所述支持件设有静触点,其余三个所述支持件连接所述端子插头,连接所述静触点的所述支持件与连接所述端子插头的所述支持件间隔排列,相邻两个所述支持件间设有加热丝。
当发生失速、启动故障、过载、环境温度不利等情况时,所述双金属片和所述加热丝就会由于电流作用而变热,此时所述双金属片突跳,所述动触点和所述静触点分开,切断电路,保护设备,由于该保护器是三相的,对应的,所述加热丝、所述端子插头、所述静触点和所述动触点数量都为三套,相应的,所述支持件为六个,三个连接所述端子插头,另外三个连接所述动触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支持件包含设在不同高度方向的上位片与下位片,所述上位片连接所述端子插头,所述下位片连接所述静触点,所述加热丝倾斜设置。
在普通规格的保护器中选用三相保护器,有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空间利用率,在结构上空间的限制,给产品设计制造了一定的难度,所述支持件包含在不同高度的所述上位片与所述下位片,交错设置,可以减小所述外壳横截面的最小面积,另一方面,所述加热丝倾斜设置,增加了空间利用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双金属片设有向外凸出延伸的外凸部,所述动触点设在所述外凸部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支持件面向所述动触点的一面上设有用于加强导电效果的导电强化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导电强化层为银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外壳包括基座与用于盖住所述基座底面的盖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连接装置包括穿过所述双金属片的螺杆和连接所述基座顶面与所述螺杆的螺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双金属片下底面位置安装有穿过所述螺杆的档圈。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当电路过载等情况出现时,所述动触点与静触点自动分开,断开电路,及时自动的保护设备。
2、所述支持件包含不同高度的上位片和下位片,最大程度的提升空间利用率。
3、所述动触点设置在所述外凸部上,在所述双金属片突跳的时候敏感程度高。
4、所述导电强化层加强所述动触点和所述静触点之间的导电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隐藏基座之后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隐藏外壳之后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图2A处的细节放大图。
图中:
1、外壳,11、基座,12、盖板,2、连接装置,21、螺杆,22、螺母,23、档圈,3、端子插头,4、动触组件,41、双金属片,411、外凸部,42、动触点,5、静触组件,51、静触点,52、支持件,521、上位片,522、下位片,53、导电强化层,6、加热丝。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德宇,未经朱德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1890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