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壳程自冷却保护浮头式换热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96817.4 | 申请日: | 2015-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382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06 |
发明(设计)人: | 江晶亮;韩晓啸;亓安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锅炉厂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7/16 | 分类号: | F28D7/16;F28F9/00;F28F9/26 |
代理公司: | 上海大邦律师事务所 31252 | 代理人: | 陈宏 |
地址: | 200245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冷却 保护 头式 换热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壳程自冷却保护浮头式换热器。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环保要求的提高,能源的回收利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但高温或超高温带压力介质的能量回收较为困难,主要受制于材料在高温环境中承压能力有限,特别是普通金属材料在温度超过500℃以上时,其设计许用应力仅为常温时的1/3,甚至更低。当高温介质压力较高时,换热设备用材料会非常厚,有时会超出现有材料生产能力,且高温会引起较大的膨胀应力,造成换热设备结构设计无法实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一种壳程自冷却保护浮头式换热器,解决膨胀应力。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构思,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壳程自冷却保护浮头式换热器,包括壳程筒体2、管程筒体9和管板8,管板8左右连接壳程筒体2和管程筒体9;其特征在于:换热器高温介质从壳程筒体2的壳程入口1进入壳程筒体2,壳程筒体2的内壁涂敷耐热衬里3,耐热衬里3从壳程入口1端部一直延伸至隔热套筒6的一端,保护壳程筒体2;隔热套筒6焊接在壳程筒体2的内壁上面;高温介质通过浮头5和壳程筒体2间环形通道后进入隔热套筒6内,与换热管7内的低温介质进行换热后降温,降温后的壳程介质在管板8处转向进入隔热套筒6和筒体2形成的环形通道,沿环形通道至壳程介质出口11流出换热器;低温介质从管程入口10进入管程筒体9,再进入换热管7内测与壳程高温介质进行换热,吸热后低温介质在浮头5内汇聚,从管程出口4流出换热器。
本实用新型还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该换热器采用浮头式,避免了设备因换热管的膨胀而导致的局部应力损坏;
2、壳程入口端涂敷耐热材料,避免筒体受高温介质损坏;
3、壳程高温介质先在隔绝套筒内侧进行换热降温,在管板处转向进入隔热套筒外侧,降温后的低温壳程介质在环形通道内形成自保护效果,避免壳程筒体受高温损坏。
附图说明
图1为壳程自冷却保护浮头式换热器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壳程入口1、壳程筒体2、耐热衬里3、管程出口4、浮头5、隔热套筒6、换热管7、管板8、管程筒体9、管程入口10、壳程介质出口11。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更明显易懂,兹以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实施例
换热器高温介质从壳程筒体2的壳程入口1进入壳程筒体2,壳程筒体2的内壁涂敷耐热衬里3,耐热衬里3从壳程入口1端部一直延伸至隔热套筒6的一端,保护壳程筒体2。隔热套筒6焊接与壳程筒体2的内壁上面。高温介质通过浮头5和壳程筒体2间环形通道后进入隔热套筒6内,与换热管7内的低温介质进行换热后降温,降温后的壳程介质在管板8处转向进入隔热套筒6和筒体2形成的环形通道,沿环形通道至壳程介质出口11流出换热器。
低温介质从管程入口10进入管程筒体9,再进入换热管7内测与壳程高温介质进行换热,吸热后低温介质在浮头5内汇聚,从管程出口4流出换热器。
壳程入口1比壳程筒体2的直段的直径小,壳程入口1与壳程筒体2通过一个圆锥台连接。
管程出口4与浮头5之间设置有膨胀节,当换热管7受热膨胀伸缩时,膨胀节将发挥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锅炉厂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锅炉厂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9681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固体热载体分解亚硫酸钙回收二氧化硫
- 下一篇:组合式起升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