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防尘结构的永磁无刷电机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788868.2 | 申请日: | 2015-10-1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418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06 |
| 发明(设计)人: | 袁野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卡伦特电器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K5/04 | 分类号: | H02K5/04;H02K5/10;H02K5/20 |
| 代理公司: | 宁波诚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2 | 代理人: | 袁忠卫;王莹 |
| 地址: | 315506***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防尘 结构 永磁 电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永磁无刷电机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防尘结构的永磁无刷 电机。
背景技术
永磁无刷电机具有结构简单、运行可靠、体积小、质量小、损耗少、效率高以及电 机形状和尺寸可以灵活多样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国防、工农业生产和日常 电器等各个领域中。现有的永磁无刷电机一般由永磁转子和绕有电磁绕组的定子铁芯, 用二只轴承、一个端盖把永磁转子、定子安装在壳体内,组成一个永磁无刷电机。为了 对电磁绕组进行冷却,一般在壳体的两端开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对电磁绕组进行冷却。 则环境中各种粉尘、杂质很容易进入永磁无刷电机中,特别是铁末、铁削进入电机后, 由于永磁转子上具有磁性,铁末、铁削会长期吸附在转子的表面上,随着日积月累,铁 末、铁削会把定、转子之间的气隙填满,造成永磁转子转动困难,电磁绕组损坏或烧毁, 导致永磁无刷电机报废。针对上述问题,申请公布号为CN104539078A(申请号为 201410718712.7)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转子设有防尘结构的永磁无刷电机》,以及授权 公告号为CN204497889U(申请号为201520266223.2)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转子防尘的 永磁无刷电机》,其中公开的永磁无刷电机中通过防尘套、定子内圈及防尘罩组成永磁 转子防尘套,由于防尘罩设置在冷却风扇上,永磁无刷电机在工作时,冷却风扇需要转 动,则防尘罩与定子内圈之间会产生相对滑动,降低了防尘罩的密封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提供一种密封结构安装方便 且密封效果好的具有防尘结构的永磁无刷电机。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具有防尘结构的永磁无刷电 机,包括转轴、永磁转子、电磁绕组、具有定子槽的定子铁芯、以及设置在定子铁芯两 端的绝缘端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前端盖、后端盖和多个密封槽纸;
每个密封槽纸夹设在绝缘端板和定子铁芯之间,并且对应覆盖设置在定子槽口上, 以形成所述永磁转子的防尘结构;
所述前端盖和后端盖设置在所述定子铁芯和所述永磁转子的两端,并通过连接轴进 行连接以固定所述定子铁芯和所述永磁转子;
所述前端盖和后端盖均包括有端盖本体、同心设置在端盖本体上的外固定环和内固 定环,所述定子铁芯的端部卡接在所述外固定环和内固定环之间,所述永磁转子的端部 位于在内固定环中,所述密封槽纸的端部卡设在所述绝缘端板和所述内固定环之间。
为了安装方便,所述定子铁芯的外部上轴向均匀设置有多条凹槽,所述外固定环上 对应于凹槽设置有卡脚,所述卡脚的内壁上凸设有与所述凹槽匹配卡接的凸棱。
为了方便前端盖和后端的连接,所述外固定环上向外凸设有固定块,所述连接轴穿 过所述前端盖和后端盖上的固定块以连接所述前端盖和后端盖。
为了实现电磁绕组良好散热,所述前端盖和后端盖的端盖本体上对应于所述定子槽 开设有通风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中的永磁无刷电机中,将密 封槽纸的两端均夹设在定子铁芯与前端盖、后端盖中的内固定环之间,安装更加方便。 同时,永磁转子在转动时不会带动密封槽纸产生运动,使得密封槽纸的密封性好且密封 性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永磁无刷电机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永磁无刷电机的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永磁无刷电机的轴向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永磁无刷电机自前端盖位置的径向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永磁无刷电机自中部的径向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后端盖的立体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前端盖的立体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前端盖或后端盖另一个角度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具有防尘结构的永磁无刷电机,包括转轴1、 永磁转子2、电磁绕组3、具有定子槽的定子铁芯4、以及设置在定子铁芯4两端的绝缘 端板5、前端盖6、后端盖7和多个密封槽纸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卡伦特电器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卡伦特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8886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