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咸淡混浇精准配置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762089.5 | 申请日: | 2015-09-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403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24 |
| 发明(设计)人: | 李科江;曹彩云;马俊永;党红凯;郑春莲;郭丽;马筱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A01G25/02 | 分类号: | A01G25/02 |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元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3115 | 代理人: | 王琪 |
| 地址: | 053000 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咸淡 精准 配置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业灌溉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咸淡混浇精准配置系统。
背景技术
我国是资源性缺水国家,尤其是华北地区农业生产与水资源短缺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长期过量超采深层地下水已在该区形成大范围地下水超采漏斗群,严重影响到人们生活和生态地质安全,但该区域许多地区埋藏有丰富的浅层微咸水资源尚未大规模开发利用,通过适当技术安全合理地开发利用这些咸水资源对缓解深层地下水超采作用明显,咸淡混浇技术就是一个安全利用浅层微咸水补灌的重要方式,传统的咸淡混浇技术一般一个深水井配置一个浅层咸水井,咸淡水掺混比例和混合水矿化度一般是固定的,而不同作物或者同一作物不同生育时期耐盐性是不同的,所需的灌溉水的EC值是不同的,因此传统咸淡混合技术为保证安全一般混合水矿化度取值较低,影响了浅水井中咸水的利用比例,深水井深层淡水的使用量居高不下。
为实现在保障安全前提下最大程度利用浅层微咸水,节约深层淡水,需要开发一种咸淡混浇精准配置系统,能够按照不同作物生育时期耐盐性改变适宜的咸淡水混合比例,提供作物能够承受的EC值的灌溉水,有效控制深水井水资源的开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避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了一种咸淡混浇精准配置系统,该系统可以通过浅水井和深水井调和实现咸淡混浇的精准配置,获得作物在不同时期灌溉时适宜的EC值的灌溉水,提高浅水井咸水的使用比例,节省了深水井深层淡水的水资源。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是:
一种咸淡混浇精准配置系统,该配置系统包括供水系统及灌溉管路,供水系统中包括带有水泵和输水管的水井,供水系统通过灌溉管路将水输出至田间,关键点是,所述的供水系统和灌溉管路之间设置有混合装置,水井包括均带有水泵和输水管的一组浅水井和一个深水井,混合装置为圆柱形的压力罐,压力罐下部侧壁在圆周方向上设置有分别与各输水管连接的进水口,输水管在进水口的前部设置有阀,压力罐上部侧壁设置有出水口,灌溉管路与出水口连接,进水口、出水口及压力罐均固定设置有EC传感器。
所述的一组浅水井中浅水井的数量为两个。
所述的输水管通过进水口与压力罐的连接方向为非垂直方向,且所有输水管均为同向偏转。
所述的输水管通过进水口与压力罐的连接方向为与压力罐外壁相切的方向。
所述的输水管在阀的前部设置有检测系统,检测系统设置有依次连接的旁通管路、水箱及排水管路,水箱中设置有EC传感器,旁通管路两端分别与输水管外壁和水箱的下部外壁相通连接,旁通管路在进入水箱之前设置有开关,排水管路一端与水箱的上部外壁相通连接,另一端与相对应的水井相通连接。
所述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处均固定设置有流量计。
所述的配置系统还设置有信号分配器,信号分配器的输入端分别与EC传感器、流量计电连接,信号分配器的输出端分别与各个水泵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配置系统设置多个输水的水井,分为浅的咸水井和深的淡水井,使用一组浅水井搭配一个深水井进行混合的方式得到符合要求的EC值的混合灌溉水,深水井资源得到了有效的保护;不同作物在不同生长时期所需的可耐受灌溉水的盐分值(即耐盐阈值以EC值表示)是有差别的,根据作物在不同时期对浇灌水盐分含量耐受值即EC值要求的不同,采用多个浅水井与一个深水井调和出符合要求的EC值的混合水,提高了浅水井的使用比例,既能满足作物的用水需要,又最大限度得保护了深水井的深层淡水资源。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检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水泵,2、输水管,3、浅水井,4、深水井,5、压力罐,6、进水口,7、阀,8、出水口,9、灌溉管路,10、EC传感器,11、旁通管路,12、水箱,13、排水管路,14、检测系统,15、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咸淡混浇精准配置系统,该系统包括供水系统及灌溉管路9,供水系统中包括带有水泵1和输水管2的水井,供水系统通过灌溉管路9将水输出至田间,所述的供水系统和灌溉管路9之间设置有混合装置,水井包括均带有水泵1和输水管2的浅水井3和深水井4,混合装置为圆柱形的压力罐5,压力罐5下部侧壁在圆周方向上设置有分别与各输水管2连接的进水口6,输水管2在进水口6的前部设置有阀7,压力罐5上部侧壁设置有出水口8,灌溉管路9与出水口8连接,进水口6、出水口8及压力罐5均固定设置有EC传感器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未经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6208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