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地下底板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750308.8 | 申请日: | 2015-09-2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247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10 |
| 发明(设计)人: | 智勇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工大国际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D29/045 | 分类号: | E02D29/045;E02D31/02;E02D31/1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下 底板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地下底板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人口越来越多,地上空间越来越紧迫,因此越来越多的建筑向地下空间发展。随着地下室建筑向地下不断的深入,抗浮问题逐渐凸显。在地下室的施工阶段,传统的做法是在地下室地板上设置长条状的后浇带,后浇带通常在非封闭可活动的底板结构上使用;然后在后续施工中,地下室上部的建筑重量或其它有效抗浮措施达到设计要求后,再将后浇带浇筑混凝土封闭,从而使地下室达到抗浮要求。但是,有一种情况当地下室的基坑支护结构为地下连续墙,且连续墙亦作为地下室外墙使用时,整个地下室在施工阶段就如同一个封闭的盆体,盆体在地下水压的作用下会浮起来,而针对此类结构的地下室底板却无法使用后浇带,在施工阶段的泄水抗浮问题就显得尤为严峻,由此也阻碍了此类地下室结构的发展。
有鉴于此,非常有必要针对由连续墙构成外墙的地下室施工阶段的抗浮措施予以改进,从而设计一种能够泄水抗浮的地下底板结构,是业界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地下底板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地下底板结构,从下至上依次包括C15素混凝土垫层、第一防水层、细石混凝土保护层以及钢筋混凝土基板,还包括基板上开设的泄水孔及设于泄水孔内侧面的快易收口网,所述泄水孔底端穿过细石混凝土保护层和第一防水层,所述泄水孔外侧周固定有凸出于基板的保护墙,所述保护墙顶部加盖有木盖板。
优选地,所述泄水孔为上大下小的阶梯孔,所述阶梯孔的阶梯平面上设有环形凹槽。
优选地,所述泄水孔的阶梯面上及阶梯面以下的内侧面上设有第二防水层。
优选地,所述第一防水层或第二防水层为聚氨酯涂膜防水层。
优选地,所述泄水孔内竖直设有泄压管,所述泄压管向上伸出基板、向下伸入到地基土。
优选地,所述泄水孔内的钢筋与基板的钢筋单面焊接固定。
优选地,所述细石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为40mm。
优选地,所述泄水孔的横切面呈四边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主要是针对由连续墙构成外墙的地下室,解决了地下室施工阶段的抗浮问题,在基板上开设有泄水孔,使地下水冒出来把水压泄掉,然后在后续施工中,地下室上部的建筑重量或其它抗浮措施达到设计要求后,再进行泄水孔二次浇筑混凝土将其封闭。并且,地下室底板结构设计有两层防水层,两次浇筑混凝土的结合面积很大,使进水线路大大增长,增加了进水难度,以达到浇筑封闭泄水孔后不漏水、不渗水的防水效果。同时,在泄水孔的外侧周还设置有保护墙,施工完成后能达到更理想的防水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本实施例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用语,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工大国际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工大国际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5030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地下室外墙后浇带的预制板构件
- 下一篇:一种防人为拆卸卸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