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转向器输入轴保护罩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743852.X | 申请日: | 2015-09-2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372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06 |
| 发明(设计)人: | 高龙;葛士显;周磊;张奇奇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2D3/12 | 分类号: | B62D3/12;F16J15/52 |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刘路尧;逢京喜 |
| 地址: | 2306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转向器 输入 护罩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转向器输入轴的防护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转向器输入轴保护罩。
背景技术
汽车转向时,动力经过转向管柱、转向传动轴、转向器输入轴和齿条等的传递,带动拉杆直线运动,拉杆带动球销直线运动,而球销与转向节臂相连接,从而将转向力传递给转向轮,实现汽车转向。
转向器总成组装完成后,需要对转向器总成进行运输,从而将转向器总成上的转向器输入轴与转向传动轴进行连接。转向器输入轴和转向传动轴之间的连接方式有两种,第一种为花键连接,第二种为平面连接。
图1为现有技术中第一种转向器输入轴的连接端结构示意图,可以看出,针对第一种连接方式,转向器输入轴的连接端100设置有花键110。图2为现有技术中第二种转向器输入轴的连接端结构示意图,可以看出,针对第二种连接方式,转向器输入轴的连接端200设置有连接平面210。
针对上述两种转向器输入轴的连接端,由于在转向器输入轴与转向传动轴相连时,均需要在花键110上或连接平面210上涂抹油脂。在转向器总成的运输过程中,需要对该连接端进行保护,以免花键或连接平面收到磕碰划伤以及油脂脱落。
图3为现有技术中的转向器输入轴保护罩结构示意图,图4为现有技术中的转向器输入轴保护罩在套设在转向器输入轴的连接端的状态示意图。如图3和图4所示,现有技术中的转向器输入轴保护罩300为网状结构,通过丝网的弹性收缩来对转向器输入轴的连接端进行保护。
现有技术中的转向器输入轴保护罩只能保护转向器输入轴的连接端避免磕碰划伤,不能保护转向器输入轴免受雨水和风沙的侵袭,也不能避免花键或连接面上的油脂脱落,而且丝网容易在运输过程中脱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转向器输入轴保护罩,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防止转向器输入轴受到雨水和风沙的侵袭,同时也避免保护罩的脱落。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转向器输入轴保护罩,其中,包括拔出段、过渡段和配合段,所述拔出段和所述配合段通过所述过渡段相连;
所述配合段具有非光滑的外表面和用于与转向器输入轴的连接端密封配合的中空腔,所述中空腔具有光滑的内表面;
所述拔出段具有非光滑的外表面;
所述拔出段、过渡段和配合段为弹性材质一体成型而成。
如上所述的转向器输入轴保护罩,其中,优选的是,所述配合段为圆柱筒状。
如上所述的转向器输入轴保护罩,其中,优选的是,所述拔出段为四方体状。
如上所述的转向器输入轴保护罩,其中,优选的是,所述过渡段为棱台状。
如上所述的转向器输入轴保护罩,其中,优选的是,所述拔出段和所述过渡段均为实心结构。
如上所述的转向器输入轴保护罩,其中,优选的是,所述拔出段和所述过渡段均为空心结构,且所述拔出段的顶部封闭。
如上所述的转向器输入轴保护罩,其中,优选的是,所述配合段和所述拔出段的外表面均设置有凸块或凹槽。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转向器输入轴保护罩通过设置配合段在转向器总成运输过程中可以有效地密封保护转向器输入轴的连接端,避免了转向器输入轴受到雨水和风沙的侵袭,通过保护罩的自身弹性使配合段与转向器输入轴之间紧密配合,防止了保护罩的脱落,通过设置配合段和拔出段的外表面为非光滑表面增大了保护罩与手部的摩擦力,方便了保护罩的拆卸。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第一种转向器输入轴的连接端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第二种转向器输入轴的连接端结构示意图;
图3为现有技术中的转向器输入轴保护罩结构示意图;
图4为现有技术中的转向器输入轴保护罩在套设在转向器输入轴的连接端的状态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转向器输入轴保护罩一个角度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转向器输入轴保护罩另一个角度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转向器输入轴保护罩与转向器输入轴的连接端配合的状态图。
附图标记说明:
图1中:
100-连接端110-花键
图2-4中:
200-连接端210-连接平面300-保护罩
图5-7中:
400-保护罩410-拔出段420-过渡段430-配合段440-凸块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4385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低能耗涂布白纸板制浆工艺
- 下一篇:防倾支撑的高空作业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