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气体自动连续采集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743566.3 | 申请日: | 2015-09-2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275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10 |
| 发明(设计)人: | 李涛;王小国;朱波;王芮;龙虹竹;刘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G01N1/24 | 分类号: | G01N1/24 |
| 代理公司: | 成都赛恩斯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2 | 代理人: | 张帆 |
| 地址: | 610041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气体 自动 连续 采集 系统 | ||
1.一种气体自动连续采集系统,包括抽挤机构(1)、控制系统(2)与采气机构(3),所述抽挤机构(1)包括抽挤电机(11)、往复移动卡槽机构(12)、旋转取样机构(13),其特征在于:
所述抽挤电机(11)转子与往复移动卡槽机构(12)机械联接,抽挤电机(11)转子间隔正反转动;
所述旋转取样机构(13)主体是转轮(131),转轮(131)中部与轮轴(132)转动联接;转轮(131)外表面沿轴向安装注射器(133),注射器活塞柄(1331)与往复移动卡槽机构(12)间歇联接,所述往复移动卡槽机构(12)往复移动方向与转轮(131)轴向相同;
采气机构(3)包括微气室(31)、采气针管(32);所述微气室(31)与采样区气体联通,所述采气针管(32)安装在注射器针管头(1332),并随往复移动卡槽机构(12)的往复移动刺入或脱出微气室(31);
所述控制系统(2)包括电源与控制电路,所述电源与抽挤电机(11)电联接,所述控制电路与抽挤电机(11)转子电联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往复移动卡槽机构(12)包括与抽挤电机(11)转子两端连接的连接轴(121),所述连接轴(121)两端分别与轨道(122)移动联接,沿轨道(122)往复移动;
所述抽挤电机(11)机壳与卡槽连杆(123)一端固定联接;所述卡槽连杆(123)另一端联接凹形卡槽(124);凹形卡槽(124)与所述注射器活塞柄(1331)通过弹性卡扣间歇联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挤机构(1)还包括换向机构(14);所述换向机构(14)与往复移动卡槽机构(12)联接、与转轮(131)间歇联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形卡槽(124)近所述注射器活塞柄(1331)接触面开有中孔(1241),所述注射器活塞柄(1331)在转轮(131)轴向上间歇穿过中孔(1241)且与弹性卡扣件(1242)间歇联接;所述中孔(1241)两侧沿转轮(131)外周切向开有缺口(124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轮(131)近往复移动卡槽机构(12)端头有与注射器(133)安装位置相对应且数量相等的棘齿(1311);所述换向机构(14)的驱动杆(141)与棘齿(1311)间歇联接;
所述转轮(131)外表面有与棘齿(1311)位置相对应且数量相等的转轮止口(1312);所述换向机构(14)的制动杆(142)与转轮止口(1312)间歇联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换向机构(14)包括旋转扳机(143),旋转扳机(143)通过定位件(5)与旋转扳机基板(145)转动联接;
所述旋转扳机(143)的受力凸起(1431)与换向连杆(144)一端紧接,换向连杆(144)另一端与卡槽连杆(123)固定联接;
所述驱动杆(141)与制动杆(142)分别通过定位件(5)与旋转扳机基板(145)转动联接;
所述旋转扳机(143)分别与驱动杆(141)、制动杆(142)紧接,驱动杆(141)、制动杆(142)分别与棘齿(1311)、转轮止口(1312)间歇联接。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采气机构(3)还包括三通阀(33)、拨转机构(34);所述三通阀(33)通过一气路口联接在注射器针管头(1332)与采气针管(32)之间,三通阀(33)另一气路口游离;所述拨转机构(34)拨动三通阀柄(331)间歇旋转。
8.根据权利要求4或5或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注射器安装器(134);
所述注射器安装器(134)固定在转轮(131)外周,包括Ⅰ、Ⅱ安装件(1341),Ⅰ、Ⅱ安装件(1341)间有T型间隙,T型间隙的宽处有止回件(1342);
所述止回件(1342)包括折型薄片(13421),折型薄片(13421)一顶边与T型间隙的宽处内壁联接,折型薄片(13421)向T型间隙内壁折叠并与T型间隙内壁间形成楔形空间,弹簧(6)安装在楔形空间内且与T型间隙内壁固定联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43566.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