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62mmIGBT模块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735349.X | 申请日: | 2015-09-2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043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7 |
| 发明(设计)人: | 李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淄博美林电子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L23/488 | 分类号: | H01L23/488;H01L29/739 |
| 代理公司: | 淄博佳和专利代理事务所 37223 | 代理人: | 孙爱华 |
| 地址: | 255000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62 mmigbt 模块 | ||
技术领域
一种62mmIGBT模块,属于半导体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IGBT模块是电力电子领域常见的元器件,根据IGBT模块的覆铜陶瓷基板DBC(以下简称基板)尺寸的大小,可分为34mm、62mm等多个尺寸,其中62mm的IGBT模块由于其电流电压范围较宽并且可形成多种电路结构,广泛应用于焊机,变频器,UPS等领域。在IGBT模块中,信号端子主要作用是用于输入控制信号及监测信号,信号端子与基板上对应位置的焊盘连接。在现有技术中,信号端子与基板的连接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种方式:第一种为:以英飞凌为主的卡扣连接,采用卡扣连接,虽然具有工艺简单的优点,但是采用卡扣连接容易出现松动,导致接触不良,从而影响模块的稳定性;第二种为:以鸿微等厂家采用的通过信号引线将信号端子与IGBT门极进行连接的方式,此种方式虽然具有稳定性好,但焊接工艺复杂且生产上失效率较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采用焊接的方式将信号端子焊接在基板对应的焊盘上,具有较大的焊接面,大大增加了稳定性和可靠性的62mmIGBT模块。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62mmIGBT模块,包括基板以及设置在基板一侧的多个焊盘,其特征在于:在焊盘上分别焊接有信号端子,信号端子的上部竖直设置,信号端子下端具有水平弯折的焊接部,焊接部与焊盘相焊接。
优选的,所述的信号端子下端设有吸收安装应力的弯曲部,弯曲部的下侧水平设置形成所述的焊接部。
优选的,所述信号端子包括上焊接板和下焊接板,上焊接板为竖直板状,下焊接板的上部与上焊接板连接,所述弯曲部是由下焊接板的下部依次向后方、下方以及前方进行垂直弯曲形成开口朝前的钩状结构。
优选的,所述的信号端子包括对称设置的一组第一接线端子和一组第二接线端子。
优选的,所述的钩状结构的下端面上开有用于焊接的圆孔。
优选的,所述的上焊接板的上部开有用于焊接的圆孔。
优选的,所述的上焊接板和下焊接板为一体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的62mmIGBT模块,通过直接焊接的方式将信号端子焊接在基板对应的焊盘上,具有较大的焊接面,相比较卡扣的连接方式大大增加了稳定性,同时相比较信号引线的方式,大大增加了可靠性,同时省略了现有技术中需要焊线的步骤,简化了生产工艺。
2、通过将下焊接板的下部设置为三次弯折的钩状结构,可以有效缓解在端子安装和使用过程中的安装应力,避免安装和使用过程中的安装应力直接作用到基板上。
3、第一接线端子以及第二接线端子的上焊接板均相对应朝向基板的两侧,因此有效避免了第一接线端子以及第二接线端子之间接触而发生短路,进一步提高了工作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62mmIGBT模块焊接正视图。
图2为62mmIGBT模块焊接俯视图。
图3为第一接线端子正视图。
图4为第一接线端子右视图。
图5为第二接线端子正视图。
图6为第二接线端子右视图。
其中:1、基板2、第一接线端子3、第二接线端子4、焊盘5、上焊接板6、下焊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图1~6是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下面结合附图1~6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2所示,在基板1的一侧竖向设置有多个用于焊接接线端子的焊盘4,两组第一接线端子2和第二接线端子3竖直焊接在焊盘4上,并与基板1的平面垂直。每组第一接线端子2和第二接线端子3左、右对称设置,每组第一接线端子2和第二接线端子3分别设置有两个。
如图3~4所示,第一接线端子2由上焊接板5与下焊接板6组成,上焊接板5和下焊接板6为一体结构。上焊接板5为竖直板状,其上端开有方便焊接的圆孔。下焊接板6的上部与上焊接板5的下部连接为一体,下焊接板6的下部依次向后方、下方以及前方进行垂直弯曲形成开口朝前的钩状结构,钩状结构下端的水平面用于与焊盘4焊接,在该水平面上同时开有便于焊接的圆孔。通过将下焊接板6的下部设置为三次弯折的钩状结构,可以有效缓解在端子安装和使用过程中的安装应力,避免安装和使用过程中的安装应力直接作用到基板1上。
如图5~6所示,第二接线端子3的形状与第一接线端子2的形状为镜面对称设计,其结构组成在此不再赘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淄博美林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淄博美林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3534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太阳能电池组件及其盖板玻璃
- 下一篇: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多晶制绒设备循环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