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食管癌放疗体表定位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713647.9 | 申请日: | 2015-09-1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326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06 |
| 发明(设计)人: | 应文敏;廖绍光;冯静;吴建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 |
| 主分类号: | A61N5/00 | 分类号: | A61N5/00 |
| 代理公司: | 福州科扬专利事务所 35001 | 代理人: | 徐开翟;何小星 |
| 地址: | 350025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食管癌 放疗 体表 定位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辅助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食管癌放疗体表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食管癌的一种有效、重要的治疗方式为放射治疗,放射治疗能够在计算机的指导下准确定位,自动调节光束,聚焦需要毁损的病变部位,从而使病灶组织坏死,达到治疗的目的。食管是一条由肌肉组成的通道,连接咽喉到胃,因其是腔性组织,食管癌放疗前需要准确的判断食管病变的上下界才能达到精确放疗的目的,食道钡餐检查是判断食管癌病变上下界的主要手段。目前在食管癌放射治疗前定位CT上无法准确判断出食管癌病变的上下界,这给病灶组织的精准定位带来了难度,如果定位不精准,不仅病灶组织不能被完全的损毁以到达治疗目的,而且食管及其周围的正常组织还会受到误伤,因此治疗可能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放疗前确定食管癌病变长度的常用方法是,先对病人进行钡餐造影,一般情况下,食管钡餐造影在电视监视屏上即可清晰的显示,根据观察到的情况,可以较准确确定食管癌的病变上下界及长度,病变上下界的记录方式通过病变区域始末位置映射到人体解剖学标记(如主动脉弓、气管分叉、脊柱等)的相应位置来确定,此时可以记录到病变长度始末位置是从某一解剖学标记到另一解剖学标记。制定放疗计划时,再根据CT定位扫描中相应解剖学标记的位置,确定放疗的照射范围。由于食管钡餐造影采用X线平片显示结果,而放疗前CT定位采用横断面扫描技术,放疗计划制定时在两种截然不同的图像进行转换存在人为误差,极其容易导致放疗计划中确定的病变范围太大或太小,影响放疗的疗效,增加毒副反应。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食管癌放疗时病变长度的定位不便且定位不精准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食管癌放疗体表定位装置,本装置使用时固定在人体体表。
一种食管癌放疗体表定位装置,包括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包括扁平条状的固定件本体、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设在固定件本体两侧,用于将固定件本体固定在人体体表;所述固定件本体表面设有标记点,所述标记点材料为高密度材料,在CT断层扫描时可以看到标记点,其位置分布为从上至下沿固定件本体等间距分布,等间距分布是为了精确定位及测量食管病灶。
进一步的,为了便于区分CT断层扫描层相邻层,所述相邻间距的标记点数量不同。
进一步的,一般来说,在进行CT断层扫描时通常每相隔0.5cm层厚做一次扫描,所述食管癌体定位装置标记点相邻间距的长度设为1.0cm。
进一步的,所述高密度材料为铅。
进一步的,由于食管长度一般为40cm左右,食管癌长度一般5-30cm,故所述固定件长度设为15-40c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此装置结构简单,易于实现;制作成本低,经济及社会效益高;食管癌放疗时利用此装置作为辅助定位工具,使用方法简单,且安全无创,便于在放疗前CT定位图像中,通过本装置标记体内食管癌病变的上界及下界;可以提高食管癌病变长度定位的精准度,从而提高放射治疗效果,降低毒副反应。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主视图,图2为实施例1的CT扫描第一层显像图,图3为实施例2的主视图,图4为实施例2的CT扫描第二层显像图,图5为实施例2的CT扫描第三层显像图,其中,1为固定件本体,2为连接件,3为标记点。
具体实施方式1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一种食管癌放疗体表定位装置,包括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包括扁平条状的固定件本体、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设在固定件本体两侧,用于将固定件本体固定在人体体表;所述固定件本体表面设有标记点,所述标记点材料为高密度材料,在CT断层扫描时可以看到标记点,其位置分布为从上至下沿固定件本体每一层等层距分布,等间距分布是为了精确定位及测量食管病灶。
实施例中,每一层有一个标记点。
实施例中,所述相邻层的层距长度为1.0cm。
实施例中,所述标记点的材料为铅。
实施例中,所述固定件长度为18cm。
具体使用方法为:
1、将固定件固定在病人咽喉到胃之间某一确定位置,具体方法是将连接件贴合在人体体表。
2、对病人进行钡餐造影,根据钡餐造影的结果在食管癌放疗体表定位装置上记录病变长度的起始位置及结束位置。
3、对病人进行CT断层扫描,将食管癌放疗体表定位装置再次固定在病人做钡餐检查时的确定位置上,CT扫描时每隔0.5cm做一次断层扫描,由于铅在CT扫描时可显示出来,因此,做CT扫描时可根据标记点准确定位食管癌病变的起始位置及结束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1364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荧光玻璃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化学沉淀原油脱钙循环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