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行李箱开启弹性元件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699467.X | 申请日: | 2015-09-1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128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03 |
| 发明(设计)人: | 郭志远;胡海涛;潘凤刚;高学宾;聂东旭;焦哲;周卜军;王远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5F1/10 | 分类号: | E05F1/10;E05F3/02 |
| 代理公司: | 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 50123 | 代理人: | 谭小琴;康海燕 |
| 地址: | 400023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行李箱 开启 弹性元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部件,具体涉及一种行李箱开启弹性元件。
背景技术
参照图1,为了实现汽车行李箱解锁后自动开启,一般需要在行李箱总成1的行李箱铰链2上设计弹性元件3。现有的弹性元件主要有金属扭簧、金属弹簧及气压撑杆。其中,金属扭簧虽然成本低廉,但布置空间偏大,会侵占行李箱的空间;金属弹簧力虽然力值稳定,但值匹配困难,开启速度不易控制;气压撑杆虽然开启速度稳定,但受温度影响较大,特别是低温衰减较为严重。
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新的行李箱开启弹性元件。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开启速度稳定、受温度变化较小、布置空间小的行李箱开启弹性元件。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行李箱开启弹性元件,包括气压撑杆,与气压撑杆的上端相连接的上接头,与气压撑杆的下端相连接的下接头,在气压撑杆上套装有压缩弹簧,该压缩弹簧固定在上接头与下接头之间。
所述上接头与固定在行李箱铰链上的球头销配合安装;所述下接头与固定在车身上的球头销配合安装。
所述气压撑杆包括钢筒和活塞杆;所述钢筒包括钢筒本体,钢筒本体的上端与上接头连接,钢筒本体的下部内设有钢筒油气密封圈,并在所述钢筒本体与钢筒油气密封圈组成的密闭空间内设有压缩空气,所述钢筒本体的下端部内设有钢筒端部密封圈,所述钢筒本体的下端设有防尘套,所述活塞杆的上端位于钢筒本体内,并在活塞杆的上端套装有活塞杆密封圈,所述钢筒本体在位于钢筒油气密封圈的上方沿轴向设有导气槽,所述压缩空气能通过该导气槽在活塞杆密封圈的上下两侧空间流动,活塞杆的下端依次穿过钢筒油气密封圈、钢筒端部密封圈、防尘套与下接头连接,并在所述钢筒本体、钢筒油气密封圈、钢筒端部密封圈及活塞杆组成的密闭空间内设有润滑油。
所述上接头由弹簧片和上接头本体组成;所述上接头本体的一端设有用于安装压缩弹簧的第一弹簧安装槽,在上接头本体的另一端的端部沿径向设有球头销安装槽,所述上接头本体在位于球头销安装槽的两侧分别设有与球头销安装槽连通的弹簧片安装孔,所述弹簧片的两端分别从对应的弹簧片安装孔伸入到球头销安装槽内将球头销卡紧固定,所述上接头本体在靠近弹簧片的上边及下边分别设有弹簧片拆卸口;上接头与球头销配合安装,便于拆装。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在行李箱开启过程中主要由压缩弹簧提供弹力,力值稳定,且随温度变化较小;
(2)在行李箱开启过程中由于有气压撑杆提供阻尼,开启速度稳定,运动平稳;
(3)布置灵活,且占用空间较小,两端接头与球头销配合,装配简便,售后拆装维修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上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沿A-A线的剖视图;
图5是图2中下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2中气压撑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2中气压撑杆的原理示意图;
其中,1、行李箱总成,2、行李箱铰链,3、弹性元件,4、上接头,41、弹簧片,42、弹簧片拆卸口,43、球头销安装槽,44、第一弹簧安装槽,45、上接头本体,46、弹簧片安装孔,5、钢筒,51、钢筒本体,52、导气槽,53、钢筒油气密封圈,54、钢筒端部密封圈,6、压缩弹簧,7、防尘套,8、活塞杆,81、活塞杆密封圈,9、下接头,94、第二弹簧安装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2所示的行李箱开启弹性元件,包括气压撑杆,与气压撑杆的上端相连接的上接头4,与气压撑杆的下端相连接的下接头9,在气压撑杆上套装有压缩弹簧6,该压缩弹簧6固定在上接头4与下接头9之间,在开启过程中,通过压缩弹簧6提供弹力,通过气压撑杆提供阻尼。使用时,将上接头4与固定在行李箱铰链2上的球头销配合安装;将下接头9与固定在车身上的球头销配合安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9946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行李箱铰链装置
- 下一篇:恒流源驱动的红外触摸屏及恒流源驱动电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