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效保温检查井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624660.7 | 申请日: | 2015-08-1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609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13 |
| 发明(设计)人: | 韩华轩;郑余朝;张永利;贾辉;方伟;曾青;吴强;苏哿 | 申请(专利权)人: | 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西南交通大学 |
| 主分类号: | E21F16/02 | 分类号: | E21F16/02 |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宗欣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3 | 代理人: | 王宁宁 |
| 地址: | 300142***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高效 保温 检查井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隧道工程连接中心水沟、检查维护管道的检查井,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寒冷及严寒地区铁路隧道检查井的高效保温防冻。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铁路事业的快速发展,近年来我国已修建多条高寒地区铁路。目前,对于寒区隧道中心水沟的保温检查井,多沿用井口铺设保温材料的设计理念,采用在井口双层盖板之间夹保温材料的方式,部分严寒地区铁路隧道采用加厚保温材料的方式。
但是,从东北、西北已经建成的铁路项目来看,隧道这种传统的保温检查井保温防冻性能不理想。由于盖板间一般填充聚氨酯保温材料,保温材料与井壁间、检查井盖板之间(盖板缝隙与手孔)均不可避免存在间隙,外部冷空气往往沿着间隙流入检查井内部,导致检查井周边缝隙处热交换明显,井内易出现结霜结冰现象,并进一步影响检查井内部排水系统的通畅性,给运营管理带来很大的工程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保温检查井井壁缝隙使得保温效果下降的问题,提供了一种高效保温检查井。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这一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高效保温检查井,在井口的盖板之间设置保温层,保温层采用外围铺设聚氨酯保温板、内部填充聚氨酯保温材料的结构形式。
该检查井井口最上层的盖板为钢筋混凝土盖板,钢筋混凝土盖板设置有至少一层浸油木盖板,在盖板间的检查井侧壁表面和浸油木盖板顶部均密贴铺设槽型聚氨酯保温板,检查井侧壁表面的槽型聚氨酯保温板与浸油木盖板顶部的槽型聚氨酯保温板之间紧密衔接,并包裹内部的聚氨酯保温材料形成一个整体。在钢筋混凝土盖板的底面上铺设粘贴式聚氨酯保温板。
所述的钢筋混凝土盖板搁置在井口预留槽内,钢筋混凝土盖板与井口预留槽的接触部位用橡胶垫圈密封,钢筋混凝土盖板边缘一周粘贴有橡胶条。
所述的浸油木盖板固定在锚于检查井侧壁的角钢托上,浸油木盖板边缘以及浸油木盖板与角钢托的接触部位用橡胶条密封。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高效保温检查井,能有效封堵井口所有可能存在间隙的部位,使得检查井底部存水部位高效密封、保温;同时,巧妙的设计将保温板和保温材料包裹为一体,开启方便,施工操作简单,增加投资较小。该方案设计理念新颖,保温方案合理,通过有效封堵井口可能存在的间隙,能很好的解决寒区隧道中心检查井冻结问题,保证隧道内排水畅通,应用前景广阔。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高效保温检查井的俯视图;
图2是沿图1中I-I线的剖视图;
图3是沿图1中II-II线的剖视图;
图4是图2中A部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5是图2中B部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附图中主要部件符号说明:
1:钢筋混凝土盖板2:槽型聚氨酯保温板
3:浸油木盖板4:聚氨酯保温材料
5:检查井侧壁6:脚窝
7:钢筋爬梯8:粘贴式聚氨酯保温板
9:角钢托10:中心排水沟
11:橡胶垫圈12:橡胶条
13:锚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高效保温检查井及其施工方法做进一步说明。下述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高效保温检查井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沿图1中I-I线的剖视图;图3是沿图1中II-II线的剖视图。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高效保温检查井,在井口的盖板之间设置保温层。该检查井井口最上层的盖板为钢筋混凝土盖板1,搁置于井口预留槽内。钢筋混凝土盖板1的下方设置有两层浸油木盖板3,浸油木盖板3固定在锚于检查井侧壁5的角钢托9上。
在盖板间的检查井侧壁5表面和浸油木盖板3顶部均密贴铺设槽型聚氨酯保温板2,检查井侧壁表面5的槽型聚氨酯保温板与浸油木盖板3顶部的槽型聚氨酯保温板之间紧密衔接。保温层内部填充聚氨酯保温材料4,外围的槽型聚氨酯保温板2与其内部包裹的聚氨酯保温材料4形成一个整体。在钢筋混凝土盖板1的底面上铺设粘贴式聚氨酯保温板8。井筒下部连接中心排水沟10,用于隧道排水。井内设置钢筋爬梯7及脚窝6,方便维护人员下井进行管道维护。
图4是图2中A部的结构放大示意图。如图4所示,钢筋混凝土盖板1与井口预留槽底部接触部位用2cm厚的橡胶垫圈11密封,钢筋混凝土盖板1边缘一周粘贴3mm厚的橡胶条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西南交通大学,未经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西南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2466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动密封结构
- 下一篇:旋转式自动供水消防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