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炒茶机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616197.1 | 申请日: | 2015-08-1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405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24 |
| 发明(设计)人: | 吴菊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源县陈氏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 |
| 主分类号: | A23F3/06 | 分类号: | A23F3/06 |
| 代理公司: | 广州凯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59 | 代理人: | 姚迎新 |
| 地址: | 517000 广东省河源***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炒茶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叶加工技术设备领域,特别涉及炒茶机。
背景技术
茶叶是我国重要的农产品,用茶树的嫩叶炒制而成。如今的茶叶有手工炒制和机械炒制而成,手工炒制的茶叶质量好,但效率低,易碎,浪费青茶叶。随着炒茶设备的不断更新,半自动的家用炒茶机日渐普及,给广大茶农带来了便捷和方便,故此推广机械炒茶,便成为当前本行业提升竞争力的必要途径。但是现有的炒茶机精度不高,几乎都只是将传统的土灶转移到机架上,机械化程度低,热效率低,不利于进一步提高效率。如何改善机械炒茶这一缺陷,变成本行业设备开发人员致力于攻克的课题。
专利名称为一种新型电加热炒茶机(公开号为CN204104690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新型电加热炒茶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转动连接有筒体,其中:还包括依次连接的励磁线圈、高频电力转换模块、控制器和线圈电压控制模块,所述励磁线圈设置于筒体下方并且与筒体之间留有间隙,机架其中一侧设置有筒体驱动装置,筒体外壁沿其周向均匀设置有圈齿,所述筒体驱动装置上设置有与圈齿配合的齿轮,筒体远离筒体驱动装置的一侧下部设置有出料口,出料口下方设置有输送带,所述输送带的出料段与辉锅机的进料口连接;所述筒体通过转轴与机架转动连接,所述转轴与水平方向垂直,所述出料口上设置有出料活门,所述出料活门的位置与输送带的进料段对应;所述筒体驱动装置还包括驱动电机和与所述驱动电机形成传动联接的变速箱,所述齿轮设置于所述变速箱的动力输出轴上。本技术方案中在炒茶过程中,茶叶经常粘在炒筒上导致茶叶变形或者碾碎,有时不能压扁含有水份过多,更甚至粘在锅上,导致受热不均,致使炒制出的茶叶品质不高,质量不好。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所述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茶叶受热均匀、压扁比较好、含有水份比较少品质高的炒茶机。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炒茶机,其中,包括机架,所述机架内设置有炒锅、加热装置、炒茶装置和用于铲出处于所述炒锅内茶叶的铲推板,所述加热装置处于所述炒锅下方,所述炒锅与所述加热装置之间有间隙,所述炒茶装置和所述铲推板处于所述炒锅上方,所述炒茶装置包括用于翻动处于所述炒锅内茶叶的炒杆和用于压扁处于所述炒锅内茶叶的压板;所述机架上还设置有进料口、出料口和控制面板,所述进料口处于所述机架顶端,所述出料口与所述炒锅对应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炒茶装置还包括凸轮机构和升降机构,所述炒杆与所述凸轮机构连接,所述压板所述升降机构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炒杆包括连接杆、竖杆和形状为圆弧形的横杆,所述横杆两端分别通过所述竖杆与所述连接杆连接,所述连接杆与所述凸轮机构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地改进,所述压板的截面为圆弧形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地改进,所述加热装置包括励磁线圈和高频电力转换器。
本实用新型的炒茶机包括机架,机架内设置有炒锅、加热装置、炒茶装置和用于铲出处于炒锅内茶叶的铲推板,加热装置处于炒锅下方,炒锅与加热装置之间有间隙,炒茶装置和铲推板处于炒锅上方,炒茶装置包括用于翻动处于炒锅内茶叶的炒杆和用于压扁处于炒锅内茶叶的压板;机架上还设置有进料口、出料口和控制面板,进料口处于机架顶端,出料口与炒锅对应设置。本实用新型中,从进料口投入茶叶,操作控制面板,使本实用新型开始工作,加热装置对炒锅进行加热,炒杆翻动茶叶,使茶叶受热均匀,压板对其进行挤压,使挤压出的水分蒸发,使茶叶压扁,炒制好后,铲推板把茶叶铲出炒锅,使茶叶从出料口出来,进入下一个流程。本实用新型的炒茶机使茶叶受热均匀、压扁比较好、含有水份比较少,制作出品质高的茶叶。
附图说明
为了易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由下述的较佳实施例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炒杆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机架,11-炒锅,12-加热装置,13-炒茶装置,131-炒杆,132-压板,133-凸轮机构,134-升降机构,1311-连接杆,1312-竖杆,1313-横杆,14-铲推板,15-进料口,16-出料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源县陈氏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未经东源县陈氏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1619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