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满液式地源热泵机组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602740.2 | 申请日: | 2015-08-1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808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16 |
| 发明(设计)人: | 李鹏志;栾桂吉;张秋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赛瑞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5B1/00 | 分类号: | F25B1/00;F25B41/00 |
| 代理公司: | 青岛联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1 | 代理人: | 侯艳艳 |
| 地址: | 266109 山东省青岛***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满液式 源热泵 机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中央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满液式地源热泵机组。
背景技术
满液式地源热泵机组属于蒸气压缩式空调机组,由于具有单台机组制冷(热)量大、机组能效比高等特点,目前在建筑物中的应用较多。满液式地源热泵机组所使用的满液式蒸发器,通常需要引射器的辅助才能将蒸发器中的油引射回压缩机。但在蒸发器中,油和制冷剂液体是融合在一起的,引射回压缩机的仅有少量的油,大部分是制冷剂液体,这些制冷剂液体回到压缩机将直接导致压缩机的排气过热度降低,降低油分离器的效率,导致更多的油进入到冷凝器,进而进入到蒸发器,使蒸发器内油增多,换热效率下降,严重的导致压缩机缺油。
当前,控制引射器引射量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调节引射回路阀的开度,另一种是采用间歇引射的方式。但这两种方式都无法避免蒸发器中制冷剂液体回到压缩机导致压缩机排气过热度降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满液式地源热泵机组,可以解决现有技术蒸发器中的制冷剂液体引射进入压缩机,导致压缩机排气过热度降低,油分效果下降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满液式地源热泵机组,包括压缩机、油分、冷凝器、节流阀、满液式蒸发器和引射器,还包括有经济器,所述经济器包括第一换热介质通道和第二换热介质通道,所述第一换热介质通道具有入口和出口,所述第二换热介质通道具有入口和出口;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连接吸气管的一端,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通过排气管连接所述油分的气体入口,所述油分的气体出口连接所述冷凝器的入口,所述冷凝器的出口连接所述第一换热介质通道的入口,所述第一换热介质通道的出口连接所述节流阀的入口,所述节流阀的出口连接所述满液式蒸发器的入口,所述满液式蒸发器的出口连接所述吸气管的另一端;所述满液式蒸发器上还设有回油口,所述回油口连接所述第二换热介质通道的入口,所述第二换热介质通道的出口连接所述引射器的第一入口,所述引射器的第二入口连接在所述排气管上,所述引射器的出口连接在所述吸气管上,所述油分的油出口连接在所述吸气管上。
所述经济器可选择板式换热器、壳管换热器、套管换热器或同轴换热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和积极效果:通过设置经济器,使从冷凝器出来的制冷剂液体与从满液式蒸发器出来的制冷剂液体混合物(油和未完全蒸发的制冷剂液体的混合物)进行换热(从冷凝器出来的制冷剂液体温度大于从满液式蒸发器出来的制冷剂液体温度),使从冷凝器出来的制冷剂液体温度进一步降低,增加了制冷剂的过冷度,因此机组的制冷量和能效比随之增加;同时,从蒸发器出来的制冷剂液体温度升高,变成油和制冷剂气体混合物,被引射器引射,进入压缩机,则压缩机的回油中无制冷剂液体,提高了排气过热度,使油分分油效果更好,进入冷凝器中油的含量也随之减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满液式地源热泵机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参照图1,本实施例一种满液式地源热泵机组,包括压缩机10、油分20、冷凝器30、节流阀40、满液式蒸发器50和引射器60,还包括有经济器70,经济器70包括第一换热介质通道和第二换热介质通道,第一换热介质通道具有入口71和出口72,第二换热介质通道具有入口73和出口74;压缩机10的吸气口11连接吸气管12的一端,压缩机10的排气口13通过排气管14连接油分20的气体入口21,油分20的气体出口22连接冷凝器30的入口31,冷凝器30的出口32连接第一换热介质通道的入口71,其出口72连接节流阀40的入口,节流阀40的出口连接满液式蒸发器50的入口51,满液式蒸发器50的出口52连接吸气管12的另一端;满液式蒸发器50上还设有回油口53,回油口53连接第二换热介质通道的入口73,第二换热介质通道的出口74连接引射器60的第一入口61,引射器60的第二入口63连接在压缩机10的排气管14上,引射器60的出口62连接在吸气管12上,油分20的油出口23连接在吸气管12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赛瑞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青岛赛瑞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0274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空气调节系统
- 下一篇:工艺排风热量回收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