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打包机的滑板机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602235.8 | 申请日: | 2015-08-1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229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10 |
| 发明(设计)人: | 罗邦毅;章子泉;周孝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永创智能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5B13/18 | 分类号: | B65B13/18 |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州金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0 | 代理人: | 刘晓春 |
| 地址: | 31003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打包机 滑板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打包机领域,尤其涉及打包机中的滑板机构。
背景技术
打包机是用打包带捆扎物品的设备,打包机的机芯用于对打包带切带和烫粘连接,机芯中设有辅助打包带进行切带和烫粘动作的上下滑板,下滑板由摆臂带动前后滑动,上滑板则由下滑板和拉簧带动。打包机工作时,切带和烫粘动作的频率很高,下滑板和上滑板来回滑动频繁,由于摆臂的运动轨迹为圆弧形而滑板的运动轨迹为直线,在摆臂驱动下滑板运动过程中,滑板卡死现象时有发生,严重时会造成摆臂结构或滑板结构受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打包机的滑板机构,其运行稳定、不容易发生卡死现象。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打包机的滑板机构,包括摆臂、下滑板、上滑板、导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板机构具有高度位置固定的带圆柱面的受力部件,所述受力部件通过连接结构与下滑板的下部连接,所述摆臂上连接驱动部件,所述驱动部件带有与所述圆柱面配合的长槽,所述长槽随摆臂摆动而摆动,所述驱动部件的长槽处在所述受力部件之外,并通过所述受力部件而驱动下滑板滑动。
进一步地,所述下滑板的下部在处在驱动部件及其前后的上方的部位是向内凹进的或具有槽或孔,以尽可能地提升所述受力部件的高度,使受力部件的与驱动部件的接触部位和下滑板的滑行轨道高度尽可能接近。
进一步地,所述受力部件的一部分进入下滑板在其上方的向内凹进的部分中。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部件具有U形结构的上部,并由U形结构构成上端开放的所述长槽。
进一步地,所述下滑板的下部设置两个连接体,所述受力部件处在所述两个连接体之间,所述受力部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两个连接体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导向机构设置有下滑板的导向槽和上滑板的导向槽,所述导向机构在下滑板的导向槽的下方形成定位面,对下滑板在左右方向上进行定位,所述下滑板侧面形成下台阶结构,以和所述下滑板的导向槽及所述定位面进行导向和左右方向上的定位配合。
由于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将连接长槽设置在摆臂这一侧,将受力部件设置在下滑板这一侧,既能够使得受力部件的安装位置尽可能地提升,又能够使得带连接长槽的部件能够充分利用下滑板下部的空间或下滑板下部向内凹入的让位空间,尽可能地抬升受力部件的受力部位高度,减小对下滑板的扭力矩,提高下滑板的运行稳定,不容易发生卡死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实施例组装在机芯中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实施例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处在下滑板下部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实施例中,下滑板、上滑板和导向结构的配合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打包机的滑板机构,包括摆臂1、下滑板2、上滑板3、导向机构。所述摆臂1可摆动地安装在机芯架100上,由机芯中的凸轮和拉簧200驱动其摆动。
所述滑板机构具有高度位置固定的带圆柱面的受力部件4,所述受力部件4可采用滚子作为其一种实施方式,或采用其它销、柱等。所述受力部件4通过连接结构与下滑板的下部连接,通过受力部件4接受摆臂1输入的驱动力,使下滑板2滑动。
所述摆臂1上连接驱动部件5,所述驱动部件5带有与所述圆柱面配合的长槽50,所述长槽50随摆臂1摆动而摆动,所述驱动部件的长槽50处在所述受力部件4之外,并通过所述受力部件4而驱动下滑板2滑动。上滑板3则由下滑板2和拉簧31带动。
从受力部件4和长槽50的关系来说,当带长槽的部件处在驱动地位时,更容易利用下滑板下方的空间而不至于影响驱动件正常的运动,有助于提升受力部件4与驱动部件5的接触高度,减小对下滑板的扭力矩;而且,所述下滑板2的下部也更容易对驱动部件5提供让位空间。
所述下滑板2的下部在处在驱动部件及其前后的上方的部位是向内凹进的或具有槽或孔20,以尽可能地提升所述受力部件4的高度,受力部件4的一部分可以进入孔20中,使受力部件4的与驱动部件5的接触部位和下滑板的滑行轨道(导向轨71)高度尽可能接近,受力部件4被伸入向内凹进部分的驱动部件作用而受力,更加稳定,减小对下滑板的扭力矩。
所述驱动部件5的上部具有U形结构51,并由U形结构51构成上端开放的所述长槽5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永创智能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杭州永创智能设备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0223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