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振动电机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566255.4 | 申请日: | 2015-07-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866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16 |
| 发明(设计)人: | 许洪富;柴之麟;吴娜;凌芳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瑞声光电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K33/18 | 分类号: | H02K33/1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3167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振动 电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振动电机,尤其涉及一种用于便携式消费性电子产品的振动电机。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便携式消费性电子产品越来越受人们的追捧,如手机、掌上游戏机、导航装置或掌上多媒体娱乐设备等,这些电子产品一般都会用到振动电机来做系统反馈,比如手机的来电提示、信息提示、导航提示、游戏机的振动反馈等。
相关技术的振动电机将线路板设置于底板的表面,并将线圈贴设于线路板的顶部,且通过线路板与外部电路实现电性连接。但是,如果振动电机的线圈通过线圈支架而悬置设置,则需要重新设计线路板的设置方式以满足上述线圈的设计。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振动电机,使线路板的设置方式可以充分利用线圈支架的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相关技术的振动电机的线路板设置方式难以充分利用线圈支架结构的问题而提出了一种振动电机,包括具有收容空间的外壳、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的线圈组件和磁钢组件以及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的线路板,所述外壳包括位于底部的盖板,所述线圈组件包括线圈和线圈支架,所述线圈支架支撑所述线圈与所述磁钢组件间隔相对设置,所述线圈支架包括设置于盖板上的支架支撑部,与支架支撑部间隔设置的支架顶部,连接所述支架支撑部和支架顶部的支架侧部,所述线圈固定在所述支架顶部上。
优选的,所述支架顶部设有自支架顶部边缘向盖板方向凹陷的线圈支撑部,所述线圈搭接固定在所述线圈支撑部上。
优选的,所述线圈支架为长条形框架结构,所述线圈支撑部位于所述支架顶部的两短轴边上。
优选的,所述支架支撑部位于支架的两长轴边上,为自所述支架侧部向支架内部方向弯折延伸形成,所述两个支架支撑部固定于所述盖板表面。
优选的,所述线路板一侧的支架侧部上设有壳体方向凸出的用于固定线路板的线路板支撑部。
优选的,所述线路板包括与线圈引线电连接的第一端部,位于盖板上与外部电连接的第二端部以及连接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的连接部,所述第一端部贴设在所述支架顶部,所述连接部贴设在所述线路板支撑部上。
优选的,所述磁钢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磁钢组件和第二磁钢组件,所述第一磁钢组件包括第一配重块和收容于所述第一配重块内的第一磁钢,所述第二磁钢组件包括第二配重块和收容于所述第二配重块内的第二磁钢,第一磁钢组件与第二磁钢组件相配设置形成一收容线圈的磁间隙。
优选的,第一配重块具有第一台阶部,第二配重块具有第二台阶部,所述第一配重块和所述第二配重块的两端分别固定设置,且所述第一台阶部和所述第二台阶部相互配合使所述第一配重块和所述第一配重块的中间部分相隔一定间距,所述支架顶部位于第一配重块和第二配重块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振动电机中,所述线路板的第一线路板和第二线路板分别设于所述线圈的线圈支架表面和所述外壳的盖板表面,因此所述线路板的设置方式充分利用所述线圈支架的结构,且充分利用所述振动电机的内部空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振动电机一较佳实施例的组装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振动电机去掉主壳体后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振动电机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振动电机的线圈组件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及
图5是图3所示振动电机的部分部件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同时参阅图1、图2和图3,其中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振动电机一较佳实施例的组装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振动电机去掉主壳体后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所示振动电机的立体分解示意图。所述振动电机100包括固定部件和振动部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瑞声光电科技(常州)有限公司,未经瑞声光电科技(常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6625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