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生产生物有机复合肥的转鼓造粒机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541779.8 | 申请日: | 2015-07-2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685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8 |
| 发明(设计)人: | 曲宝;杜太坤;杨永庆;耿春斌;刘卫民;石宝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昌鑫生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J2/00 | 分类号: | B01J2/00;C05G3/00 |
| 代理公司: | 山西五维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14105 | 代理人: | 雷立康 |
| 地址: | 0452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生产 生物 有机 复合 转鼓造粒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产生物有机复合肥的转鼓造粒机,它属于一种生产生物有机复合肥的设备。
背景技术
生物有机复合肥又称为“大三元”肥料,由于造粒物料中含有大量的有机、无机和生物组份,因此,现有的造粒机在造粒过程中造粒难度大,主要表现为造粒产量低、颗粒外观差、造粒过程不稳定等现象,严重制约生物有机复合肥的生产效益。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现有造粒机存在的产量低、颗粒外观差、造粒过程不稳定和生产效益差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成球率高、颗粒外观好、产量高和效益好的生产生物有机复合肥的转鼓造粒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生产生物有机复合肥的转鼓造粒机,它包括造粒转筒、进料口、出料口、由支撑圈和托轮构成的转鼓、大齿轮和由电机、减速机和小齿轮构成的传动机构,其中:它还包括若干条返料板和若干条导料板,若干条返料板均匀设在造粒转筒中后部的内壁上且使返料板与造粒转筒内壁轴向水平线的夹角为10°,若干条导料板均匀设在造粒转筒中部的内壁上并与返料板间隔设置,导料板与造粒转筒内壁轴向水平线的夹角为–10°。
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在转鼓造粒机内部均匀增加使物料往回返的返料板和加快出料的导料板,利用设备运转过程中合格颗粒基本都在物料上层运动的特点,由低于物料上层合格颗粒区的返料板把物料底部不合格的小颗粒往回推,使小颗粒在造粒端增加滞留时间,让颗粒变大成为合格颗粒;设备内部安装适量的导料板均化物料,使成型的物料加快出料速度,避免物料都堆积在成球区,使造粒机的合格成球率提高20%,造粒生产线的产能提高7%,并且由于客观上增加了颗粒的成球路径长度和摩擦,颗粒的外观较改造前有明显改善。解决了现有造粒机存在的产量低、颗粒外观差、造粒过程不稳定和生产效益差的技术问题。因此,与背景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成球率高、颗粒外观好、产量高和效益好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生产生物有机复合肥的转鼓造粒机,它包括造粒转筒1、进料口2、出料口9、由支撑圈3和托轮7构成的转鼓、大齿轮6和由电机8、减速机11和小齿轮10构成的传动机构,进料口2设在造粒转筒1的左侧面上,出料口9设在造粒转筒1的右侧面的下部,由支撑圈3和托轮7构成的转鼓设在造粒转筒1的两边,大齿轮6设在两个转鼓之间并靠向出料口9的一边,由电机8、减速机11和小齿轮10构成的传动机构设在大齿轮6的旁边并使小齿轮10与大齿轮6相啮合,其中:它还包括6条返料板4和6条导料板5,6条返料板4均匀设在造粒转筒1中后部的内壁上且使返料板4与造粒转筒1内壁轴向水平线的夹角为10°,6条导料板5均匀设在造粒转筒1中部的内壁上并与返料板4间隔设置,导料板5与造粒转筒1内壁轴向水平线的夹角为–10°。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是:将造粒所需物料配好后进入造粒机进料口2,物料行至造粒区域后物料层底部的小颗粒物料和没有形成颗粒的物料遇到返料板4后,被返料板4推回前端重新造粒,物料层上层的合格颗粒因高于返料板继续前行至导料板5后加速行驶至出料口9,返回的小颗粒经过二次造粒后大部分变为合格颗粒后通过导料板5加速行驶至出料口9,提高了成球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昌鑫生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山西昌鑫生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4177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滚珠丝杠副收口型塑料反向器
- 下一篇:直线驱动摆角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