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微型耳机喇叭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517552.X | 申请日: | 2015-07-1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594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09 |
| 发明(设计)人: | 康良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朝阳聚声泰(信丰)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R1/10 | 分类号: | H04R1/1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41600 江西省***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型 耳机 喇叭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耳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微型耳机喇叭。
背景技术
耳机是生活中常用的一种电子产品。例如图1所示,耳机的喇叭通常包括安装在壳体100内的盆架101、底座102、铁芯103、磁铁104、音圈105、振膜106、防尘盖107以及弹波108。当音圈105通电后,变成电磁体,随着信号的变化,电磁体产生的磁场会随着发生变化,与磁铁104产生作用力,连续驱动振膜106震动发声。由于振膜106的振动会引起壳体内的空气流通,因此通常会在壳体上开设有透气孔100a,但在壳体上开设透气孔后则容易使灰尘进入壳体内,影响音质。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防止灰尘进入耳机内部的微型耳机喇叭。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微型耳机喇叭,包括喇叭上盖以及下壳,所述上盖与下壳相互扣合形成内部腔体,在所述腔体内安装有磁铁、音圈、弹波以及振膜;所述上盖的顶部设置有若干走音孔,所述下壳设置有若干透气孔;所述透气孔包括开设在所述下壳底壁靠近腔体一侧上的第一盲孔以及开设在所述底壁远离所述腔体一侧上的第二盲孔,所述第一盲孔与所述第二盲孔位于同一轴线上,在所述底壁内部开设有气道,所述气道起始于所述第一盲孔的侧壁,弯折延伸并终止于所述第二盲孔的侧壁;所述下壳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卡槽结构。
所述上盖的顶部设置为向上凸起的弧形状。
所述上盖的侧壁上开设有走线孔。
所述透气孔为多个。
多个所述透气孔均匀布置在所述下壳的底壁上。
本实用新型的微型耳机喇叭,能够通过透气孔连通下壳的内外两侧,保证空气的流通,另一方面由于透气孔非直通孔,具有弯折的气道,能够避免灰尘直接进入壳体内部,影响耳机音质。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耳机喇叭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耳机喇叭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耳机喇叭的另一角度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下壳结构的局部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耳机喇叭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2、3、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微型耳机喇叭,包括喇叭上盖1以及下壳2,所述上盖1与下壳2相互扣合形成内部腔体,在所述腔体内安装有磁铁、音圈、弹波以及振膜(图中未示出,均为现有的结构)。
所述上盖1的顶部设置有若干走音孔11,所述下壳2设置有若干透气孔21。
所述透气孔21包括开设在所述下壳2底壁20靠近腔体一侧上的第一盲孔21a以及开设在所述底壁20远离所述腔体一侧上的第二盲孔21b,所述第一盲孔21a与所述第二盲孔21b位于同一轴线上,在所述底壁内部开设有气道21c,所述气道21c起始于所述第一盲孔21a的侧壁,弯折延伸并终止于所述第二盲孔21b的侧壁从而连通所述第一盲孔21a与第二盲孔21b。
所述下壳2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卡槽22结构。
所述上盖1的顶部设置为向上凸起的弧形状12。
所述上盖1的侧壁上开设有走线孔13。
所述透气孔21为多个。
多个所述透气孔21均匀布置在所述下壳的底壁20上。
本实用新型的微型耳机喇叭,能够通过透气孔连通下壳的内外两侧,保证空气的流通,另一方面由于透气孔非直通孔,具有弯折的气道,能够避免灰尘直接进入壳体内部,影响耳机音质。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朝阳聚声泰(信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朝阳聚声泰(信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1755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