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晶硅片切割刃料斜管沉降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506847.7 | 申请日: | 2015-07-1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110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30 |
| 发明(设计)人: | 申君来;王杰;杨正宏;辛玲;高敏杰;王红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新大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D36/04 | 分类号: | B01D36/04;C01B31/36 |
| 代理公司: | 河南科技通律师事务所 41123 | 代理人: | 樊羿;靳锦 |
| 地址: | 475000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硅片 切割 刃料斜管 沉降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沉降装置,具体来讲涉及一种晶硅片切割刃料斜管沉降装置。
背景技术
晶硅片切割刃料是粒度通常介于5μm~15μm的较细小的碳化硅固体微粉颗粒,质地坚硬并且具有锋利的棱角,用来切割太阳能晶硅电池片。
晶硅片切割刃料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将不同粒度的碳化硅微粒进行分级,分级通常采用水利分级技术,将碳化硅微粉与水混合搅拌均匀,利用虹吸或溢流的技术方式,实现碳化硅粒度的水力分级。分级后的晶硅片切割刃料仍然是与水混在一起的浆料,需要将其进行脱水处理,最终得到晶硅片切割刃料产品。
现有技术中,脱水常采用沉降池沉降结合离心机离心分离的技术,先将分级后的料浆在多组沉降池中依次沉降,并向料浆中添加一定量的化学添加剂,加快碳化硅微粉的沉降浓缩速度,再将沉降后的上层澄清液抽出,并对下层料浆进行搅拌混合,然后将其泵入高速离心机,利用离心机高速旋转产生的离心力,以及料浆中水与碳化硅微粉的离心作用不同,将浆料中的水和碳化硅微粉分离开,最终达到脱水的目的。
但是,现有技术存在问题如下:1.多组沉降池的存在需占用大量的空间和场地,成本高;2.化学添加剂的使用存在环境污染;3.沉降过程中,高速离心使得电力等动力消耗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设备占用场地大,污染大,能耗高的问题。提供一种晶硅片切割刃料斜管沉降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标,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在于:
晶硅片切割刃料斜管沉降装置,包括切割刃料通过管道依次流经的分级机构、分层机构、和压滤机构,所述分层机构包括稳流器和分层器,其中所述稳流器两端分别连通连接所述分层机构的进料口和所述分层器,所述分层器包括上部的清水排出口、中部一定数量的斜管和下部的浓缩口。
优选的,浓缩口连接放料管,在该放料管上依次联接有放料阀、砂浆泵和压滤器。
优选的,压滤器下部设有集料器。
优选的,斜管的水平倾角为40~45°。
优选的,斜管材质为聚丙烯。
优选的,分层器下部设有人孔。
优选的,浓缩口处设有反洗管及反洗控制阀。
优选的,分级机构为分级池,稳流器位于分级池下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斜管的加入缩短了颗粒的沉降距离、增加了颗粒沉降聚结面积、有利于颗粒快速沉降浓缩,避免沉降占用大量的空间和场地;
2.整体结构简单紧凑,能耗小,效率高,无化学添加剂使用,避免污染环境。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图1晶硅片切割刃料斜管沉降装置机构示意图;
图2是所述分层机构结构的轴测方向示意图;
图3是所述分层机构的俯视方向示意图;
图4是图3中剖面B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一种晶硅片切割刃料斜管沉降装置,参见图1到图4,一种晶硅片切割刃料斜管沉降装置,包括切割刃料通过管道依次流经的分级机构、分层机构、和压滤机构,分层机构包括稳流器4和分层器5,其中稳流器4两端分别连通连接分层机构的进料口和分层器5,分层器5包括上部的清水排出口、中部一定数量的斜管6和下部的浓缩口8。
斜管6的作用在于利用其本身倾斜的力学性质,加速物料的沉降过程。本实施例中,所述斜管6的水平倾角为42°。分层器5上部设有清水口7,分层器5底部设有浓缩口8。联接浓缩口8的放料管10上依次联接有放料阀11、砂浆泵12和压滤器13。压滤器13下部设有集料器14。所述分层器5下部设有人孔9。所述浓缩口8处设有反洗管15及反洗控制阀16。所述斜管6材质优选聚丙烯。分级机构为分级池1,稳流器4位于分级池1下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新大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河南新大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0684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